馮寶與王福來的會麵,時間並沒有太長,說完了該說的事,他們即相互道彆。
王福來急著回宮,馮則需要趕去“大寶商號”,他估計,李義府應該等急了吧。
可是當馮寶在商號裡看到李義府的時候,他正在津津有味地閱讀一本書。
“李舍人好雅興啊,在看什麼書呢?”馮寶走進屋內直接問道。
李義府放下手上的書,道:“一本雜書爾,不值一提。”
馮寶坐下道:“馮某今日臨時有些事,累李舍人久等了,非常抱歉。”說著拱了拱手表示歉意。
“無妨,吾自讀書,亦未有不便。”李義府回了一句,然後直接問道:“校尉約請,可是為了武昭儀之事?”
馮寶道:“此事火候未到,現在論及,過早了。”
“哦,那校尉還有何事?”李義府有些猜不出來了,隻好再問。
馮寶道:“李舍人才學名聞天下,我欲請舍人幫我寫一篇文章和做一件事。”
“校尉請說,吾洗耳恭聽。”
馮寶接著道:“據聞,武昭儀有意辦一個‘濟幼’類的機構,此為善舉,當以文賀之;且此機構所需錢財不菲,單靠內府支應,難以持久,故我想請舍人以‘馬車作坊’的名義,捐助五千貫,當然了,錢財方麵從我之分成裡出,不知舍人意下如何?”
李義府多聰明的一個人!從馮寶的話中馬上聽出來許多層意思,首先,在廢立皇後的事情上,他是支持武昭儀的;其次,由於現在局勢還不明朗,這種支持是暗地裡的,所以用“作坊”名義捐助;最後就是那篇文章,無論怎麼寫,都繞不過宣揚武昭儀,日後,武昭儀倘若真成了皇後,那寫文章的人,肯定是有天大的好處。可是,如果武昭儀當不上皇後呢?
李義府深深地看了馮寶一眼,心裡非常拿不定主意。他在朝中時日不短,深知長孫無忌一派的勢力有多大,應該說,皇帝真要想“廢後”,長孫無忌不點頭,那是很難行得通的,那麼,自己有必要趟這灘渾水嗎?
思前想後,再三斟酌之下,李義府道:“校尉所說之事,吾可以答應,隻不過,還請校尉莫要對人說起。”
馮寶笑了,他早就猜到李義府最後一定會這麼說,也一定會答應,原因那是太簡單了,李義府很精明,可以說是精明過了頭,既想從中撈取好處,又不敢得罪長孫無忌他們一班老臣,能選擇私下搞些動作,以後成事了,保證他又會換個說法,反正文章是他寫的,“馬車作坊”也有他一份,怎麼樣也能撈到一點好處。
太聰明的人,總會這樣,想得好處,又不想太冒險!而腦子笨一些的人,可就不會想那麼多了,尤其如王福來,他把自己的命運和武昭儀緊緊聯係在一起,那是決計不可能想太多太複雜的。
“蓬萊殿”裡,武媚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旁人都以為她是在思念離去的小公主,事實上,武媚想的是自己,是自己以後在宮裡的位置以及將來的人生。
蕭淑妃得罪皇帝被打入冷宮了,武媚在宮裡唯一的對手,就隻有王皇後了,可要想扳倒皇後並取而代之,那就不容易了,哪怕連小公主不明不白地死去這麼一件大事,都沒能扳倒,她想不出來,還能有什麼法子可以做到。
“娘娘,到喝藥的時候了。”一名宮女輕輕地說著。
“嗯”武媚應了一聲,隨後接過一名小宮女遞過來的湯藥,一飲而儘,跟著又接過一杯水,喝了一口。
“王福來呢?”往常服侍武媚的都是王福來,今天突然換了一個人,她不免奇怪地問道。
“回娘娘話,王福來出宮采辦,此刻尚未回來。”宮女道。
武媚想起來了,自己是提過一句要買一種特彆的“熏香”,王福來說他認識波斯商人,就討了這份差事去,隻不過這去的時間也太長了吧,到現在也沒見回來。
武媚對待宮裡的下人,曆來頗為寬容,所以也不以為意,起身在宮女陪同下,前去看望皇子李弘,那才是她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可不能再出半點差錯。
武媚離開沒多會,王福來匆匆回到宮裡,他沒在“蓬萊殿”裡看見武媚,猜到其可能去了皇子李弘那裡,就沒過去了,而是在殿內靜靜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