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很多事情,林運沒有說出來,塔爾裡更加不可能知曉。
與“大食人”進行大戰,那是早晚的事,在實力相差懸殊之下,出奇製勝就是唯一選擇。林運受謝岩影響很深,很自然地想起利用過往現成戰例,所以,在前往“波斯”的途中,他便與劉定遠、程務忠他們提過自己的一些設想,再加上韓成當年學過“滑雪”,雖然他隻是用來玩的,可重要的是“會”,至於裝備,那個並不複雜,可以自製。
因此,在踏上“波斯”土地的第一天起,林運和“軍官使節團”的所有成員,都在有意識的找尋那麼一個能夠適合“滑雪衝鋒”的大山穀,“婆石川”就是這麼來的。
更加重要的是,韓成在幫助“波斯”將領操練軍卒的時候,有意識地加入“滑雪”,並且準備了數量不菲的所有裝備,正因為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林運才能夠提出伏擊“大食人”中軍的方略。
在整個方略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如何誘敵進入“婆石川”,按照林運他們的設想,是以主力騎兵與“大食人”中軍那兩萬騎兵在“婆石川”前五十裡一帶區域進行表麵上的決戰,利用那一帶地形複雜不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的特點,以有效限製敵軍兵力優勢;同樣因為地形複雜,也造成“波斯”騎兵移動速度大受影響的情況,隻要有步兵繞道至騎兵後方,即可堵住後撤線路。隻要“波斯”騎兵被圍住,突圍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運相信,“大食東方總督”帖伊羅是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哪怕明知可能會有陷阱,他也極有可能賭一把,原因很簡單,十五萬大軍的每日消耗太大了,大軍隨身攜帶的糧食有限,根本經不起長期作戰,所以隻要能夠有速戰速決的機會,那怕是冒點風險,帖伊羅都不可能拒絕,而“婆石川”是最近的一條路,想不走都難!
林運他們製訂的方略,究竟是否能夠成功,那還需要些時間去驗證,不過,數千裡之外,有一群將軍們,也在地圖前,操心著他們麵臨的戰事。
馮寶自從遇上劉定遠他們後,加快了行軍速度,終於在十二月初,抵達大軍所在鷹娑川。
在“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盧國公”程知節的眼裡,小小的馮寶充其量不過是個有點名氣的人物罷了,然而,當他聽說,皇帝差宮中總管宦官隨行前來宣讀旨意的時候,老於世故的他,立刻意識到了事非尋常。
朝堂上的風雲變幻,程知節雖在數千裡外,多少也有所知曉,來濟被貶,長孫無忌不問政事,這些情況他都知道,甚至於連自己為何出征,都隱約能夠猜出幾分。如今,皇帝突然派來一個總管宦官和一個莫名其妙的“督運使”,很明顯是有了彆樣的心思,而且是一定和自己無關,否則完全沒必要那麼麻煩,隻消差人送來一紙詔令即可。
事實證明,程知節所想非常正確,王福來進入中軍大帳後,即當眾宣讀皇帝詔令……
內容極其簡短——皇帝認為,“盧國公”年事已高,當回朝頤養天年,特加授“金紫光祿大夫”銜;“蔥山道行軍副大總管”王文度授“右武衛中郎將”,回京任職;原前軍總管蘇定方接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職權,繼續征討不臣。
程知節是老臣,更是一個聰明人,他片刻沒有猶豫,當著王福來的麵,將調兵“虎符”及“大總管”印信交付蘇定方,還樂嗬嗬地言道:“老夫這下可以回‘長安’養老去嘍!”
程知節行事極為光棍,交出權力的第二天,即帶著親兵和蘇定方派出的一千衛兵離開大營,啟程返回“長安”,至於王文度走不走,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
然而,更加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王福來當天即差人召集所有高級將領來到中軍大帳,就像變著戲法一般又拿出了一道聖旨當眾宣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