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黃守義一大早就帶人去各個軍營忙活去了;而劉定遠則去找裴士峰和匡勝商議前往“波斯”的行軍線路等事宜;至於程務忠在等來了兩千步卒後,也需要同他們商量如何押解的事宜……
常遠、杜風則帶人忙著將粗鹽提純的事情,此事本就不難,在“衛崗鄉”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一路行軍也弄出來不少,剩下的一些全部弄完後,就可以用來與軍卒們交換了,草原上缺少精鹽,但是不缺牛羊,用一半鹽換取牛羊,宰殺後製成鹹貨,既可以自己食用,又可以賣錢,可謂是一舉兩得。
整整三天時間,整個唐軍大營到處都在忙活著……
到了第三日晚,黃守義興奮地向馮寶通報:“收到將士們存放的金銀珠玉和錢財,折算之後,總共是三十七萬五千貫;其中有兩萬貫又從全軍將士們那裡收了各式各樣的器皿、中原流落西域的書籍、竹簡等文獻資料以及不知道哪裡來的什麼珠寶首飾一類東西,士兵們又把這兩萬貫存了進去,所以,在賬麵上,收到的是三十九萬五千貫。”
馮寶頷首言道:“老黃啊,從賬上撥付價值兩萬貫的金銀給劉、程二位,以作為路上花銷之用,其餘的錢財和物件全部收好,不得有閃失,還有,登記將士錢財的名冊,讓杜風抄錄兩個副本,你和他一人保存一份,另外一份給我即可。”
黃守義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大總管明日率大軍開拔,劉定遠副使也將先期趕赴‘波斯’,那幫突厥牧民何時上路?”
“他們晚一天出發。”
“那咱們呢?啟程回去?”黃守義問道。
馮寶搖首說道:“不成,我打算去‘西州’,在那裡等裴士峰他們回來。”
“應該的,大夥兒一起出來,理當一起回去才是。”黃守義很讚同地說道。
馮寶笑了笑,沒有接話,其實他比誰都想回去,可是他很清楚,裴士峰一行不回來,就說明自己的計劃出了問題,真要是那樣的話,少不得自己都得跑一趟“波斯”,否則無法對蘇定方交差。
當然,在馮寶心目中那是最壞的結果,他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設想有何漏洞,因為千年之後,那片土地上的國家,就是依靠賣石油生存的,而現在隻不過是提前罷了。
選擇在“西州”等候裴士峰他們歸來,原因很簡單,首先是比較近,其次是因為“西州都督府”現任長史乃是裴行儉。
馮寶行軍路過“西州”時,曾與裴行儉有過簡單會麵,儘管隻有短短一個時辰,但在談話當中,馮寶聽出了其在自己治下所做的各種努力,且初具成效,故也有親身目睹之意。
蘇定方率大軍繼續西進,深入突厥腹地,不管最後實際成效如何,都將在夏季到來前退守“庭州”一線;裴士峰、劉定遠和匡勝率領騎兵上路了,這支大唐裝備最為精良的騎兵隊,帶著“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以及“蔥山道安撫使”出具的正式文書,一路向西,代表大唐向沿途各國展現軍威去了。
等到那一萬多突厥牧民也上路後,馮寶終於也帶著剩下的人,開始離開草原,向東而去。
十多天後,馮寶等抵達“西州”城下,由於沒有軍隊隨行,所以不必遵守“軍隊不入城”的規矩,大約兩百輛馬車浩浩蕩蕩地直接進城了。
“西州都督府”大都督回“長安”述職未歸,身為“長史”的裴行儉自然而然成為最高軍政官員,因此,當馮寶一行剛剛進城,他便得到消息了。儘管沒有相互隸屬關係,然當下的馮寶官職、品級皆在其之上,率屬下官員出迎也就成了理所應當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