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唐人(一)(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185 字 9個月前

“是啊,離開‘長安’已經六年了,再過兩年,等接替的使節團來了,吾等也該回家了。”

“會有新的‘使節團’?”匡勝頗有些意外地問道。

“不好說。”劉定遠接著道:“此事某有問過馮縣男,他也不甚明了,不過按他之意,吾等做的越好,陛下的決心也會越大,自然也就會有新的‘使節團’。”

匡勝雖是粗人,也能理解其中意思,簡單而言,那就是朝廷和皇帝都在等著看劉定遠他們的結果再做決定。

“放心吧!我軍之戰力,哪怕人少,也必定殺得‘大食人’片甲不留,讓虜寇從此不敢與我大唐為敵!”匡勝以堅定的語氣說道。

劉定遠同樣堅決地道:“理當讓所有的敵人拜倒於我大唐鐵蹄之下。”

簡短而充滿熱血的對話,讓兩位大唐年輕的軍官又一次渾身充滿了力量,他們不知不覺中加快了速度,而且始終保持下去,直到進入“吐火羅”境內。

“吐火羅”國土麵積不小,然國力貧弱,加之缺乏鐵器,故而軍力不堪,好在其國素來與周邊大國交好,且一直受‘波斯’保護,所以倒也平安。也正因為有此傳統,所以一般而言,隻要彆人不惹,其國從不多事,哪怕如軍隊過境此類大事,也不加多問。

隻不過這一次有些不同,大唐軍隊第一次出現在“吐火羅”人眼前,一支全甲胄的騎兵隊對於缺少鐵器的“吐火羅”君臣而言,那威懾力是巨大的,尤其當劉定遠以大唐使節的身份向“吐火羅”國王遞交蓋有“蔥山道安撫使”馮寶大印的文書中寫明“大唐與‘波斯’乃友邦,友邦有難,大唐決計不會坐視!”這等於是明擺著告訴“吐火羅人”,莫要打“波斯人”的主意。

如果說,原先“吐火羅人”還有點趁火打劫意思的話,那麼在收到大唐正式文書的那一刻起,徹底沒了那種想法。因為他們發現,單單那支一千來人的隊伍,就足以擊潰自己的大軍,更不用說大唐還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隊伍,相比較而言,“大食人”還是太遠了些,而大唐是完全得罪不起的,於是乎,“吐火羅”國王不僅回了一封國書給劉定遠,讓其帶給大唐皇帝陛下,還饋贈了許多禮物,以表明臣服之意。

“波斯”王室以及百姓一起,暫時居住在“吐火羅”境內,此地距離“波斯”不足百裡,原先有幾個部落,後因土地貧瘠,陸續遷移去了彆處,形成了一片很大的無人區。

“大唐軍官使節團”的家眷們和“波斯”王室其他成員共同居住在最東邊的地勢平坦之處,且有軍卒守護。

然而,就在他們住下半個月後,一支兵力五千人的“吐火羅”軍隊抵達了附近,美其名曰:“保護!”

隻不過誰都知道,“監視”和“趁火打劫”的意味恐怕更濃一些。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