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封賞(一)(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304 字 9個月前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帶給“波斯人”遠不止勝利那麼簡單!

“大食東方總督”聽說戰場上突然出現一支戰力極強的軍隊,且協助“波斯人”一舉擊敗帳下最精銳的隊伍後,他立刻意識到,戰事起了很大變化,繼續按照原先軍略行事,非常有可能被各個擊破,因此決定收縮兵力後撤。

在廣闊而漫長的戰線上,“大食軍”很難捕捉到“波斯人”的蹤影,加上無法就地補充糧草,必須得依靠運送,因此耗費巨大不說,且嚴重拖累大軍行動,因此當發現戰而不能勝之時,撤軍也就成了唯一的選項。

“大食軍”撤不撤,乃至後麵的戰事如何發展,那都不是裴士峰所關心的事了,他帶領自己的隊伍已經踏上回程。

勝利的消息傳向遠方,總是需要時間的,當裴士峰率軍行走在“吐火羅”境內的時候,王福來派人遞送回“長安”的奏疏,才剛剛擺放到皇帝麵前。

王福來不是大臣,所以他的奏疏不需要經過“三省”,而且文中內容極為豐富,詳細記錄了馮寶率軍出發後的各項事宜……當然了,有關自己和賀蘭敏之的“優異表現”,那也是不可不提之事。

李治之前已經收到了蘇定方發來的“告捷文書”,故而對戰事了解不少,但是對於王福來文中記錄的其他事,那可是很有興趣,尤其是什麼“棉花”、“錢號”、“石漆”等更是關注,隻是無法弄清楚而已,並且還當做奇聞軼事告訴了皇後武媚知曉,最後還不忘加了一句:“這個王福來,辦事倒也得力。”

武媚道:“能夠替陛下辦事,那是他的福氣,辦的好是應該的。”

李治微一頷首,算是認可了這種說法,隨即又道:“此番馮、謝二位卿家又立下大功,該如何賞賜,倒是令朕頗為難辦,他們都太年輕了。”

武媚聽出來了,皇帝那是把“棉花”一事記在了謝岩頭上,所以才會有此一說,更重要的是最後那一句“他們都太年輕了。”

此言一出,即表示皇帝已經意識到,如果再以常規的官職或者爵位進行封賞,那麼按照他們兩人的立功速度來看,怕是將出現“無法賞賜”的局麵。然“賞功罰過”,是帝王禦下必須的手段,絕不可以食言,那麼,找出一個替代的賞賜方式,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可這替代的方式,哪有那麼好找,否則皇帝也不會有如此感慨了。

武媚默默記下了,她想試試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法子,替皇帝解憂。

次日,“代國夫人”楊氏被武媚請到宮中,母女之間當然不需要客套,武媚摒退左右之後,道:“媚娘日前聽母親說,‘中書省’有個王……”

“王德儉。”楊氏見女兒想不起來,便提醒說道。

“此人造訪,何意?”武媚問。

楊氏道:“明裡什麼也沒說,想來不過求官爾,如此小事,何需記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