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看起來令人頭疼的事情,真要是找著了其中最關鍵之處,解決起來反而容易許多。
天災之下,糧食短缺那從來都是必然,“甘州”官府根據以為經驗做出判斷和決定,不能說有什麼錯,隻是他們在忙於照顧救災的時候,忽略了地動和其他天災的不同,那也是情有可原,好在馮寶的及時提醒,總算讓他們想到了土地裡的糧食,已經快要到了收獲的時節。
既然有了希望,那辦法自然多了,楊刺史毫不猶豫地命令屬下官員,前往城裡各商賈和大戶之家借糧,並且言明:“待糧食有了收成,自當奉還。”同時以官府的名義,向商戶們打了借據。
與此同時,官府派人前往躲進城裡的災民當中,動員大家回家照顧農田,並做好收割準備,同時允諾:“哪怕是朝廷不減免賦稅,官府也會適當少收一些。”
大唐官府的公信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楊刺史的一係列部署和操作下,城裡的災民陸續有人返鄉,而城外的災民也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救助,儘管隻有稀粥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當唐人開始返鄉後,城裡官吏也陸續走進城外的災民之中,一來是解決一些他們的實際困難,二來也是告訴他們:“地動之災害已過去,大家都可以回去了,總是圍在城外,並不是個事,況且家裡受災的情形也需要了解處理的。”
因為看到了唐人回鄉,所以城外的災民也意識到官府並沒有誆騙自己,一些著急的人,便也開始回去了。
隻要有人主動願意離開,那餘下就簡單多了,官府給每個離開的人都發放了一些糧食,以助他們回家之用……
自和楊刺史會晤後,已過五天時間,馮寶目睹了整個“甘州”官府救助災民的做法和程序,心裡頗為讚賞他們的效率,不僅速度夠快,而且執行力很強,可以看的出來,那位楊刺史甚是有些能力。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貌”,在馮寶看來,大唐的盛世,不僅僅是軍隊輝煌的戰果,更多是由千千萬萬的官吏們共同努力打造的,隻是,再過幾十年,當整個王朝沉迷在“盛世”的景象中時,危機也就開始了!
馮寶和謝岩討論過,如何才能避免大唐王朝的衰落,謝岩想也不想的說過:“唯有改革。”
改變也好,改革也罷,那不過都是一個說法而已,馮寶反正是想不出來應該怎樣去做,他依然抱著初衷——你謝岩去想、去設計,我隻管照做便是。
想法再多那也以後事,馮寶覺得自己應該啟程繼續上路了,於是再一次讓房元昭進城,代自己向楊刺史辭行。
這一次,房元昭不僅受到了楊刺史的親自款待,還帶回了諸多禮物,尤其是還帶來一個令馮寶非常意外的消息。
“元昭啊,楊刺史說‘陛下頒布詔令賜婚警官?’”馮寶很奇怪地問道。
“正是。”房元昭道:“據刺史稱,日子就在十月初九。”
“啊——下個月初九,那咱們來得及嗎?”馮寶脫口而出急問道。
“應該來得及。”房元昭趕緊回道:“立刻上路,快馬加鞭,星夜兼程定能趕得上。”
“那還等什麼啊,快快快,傳令下去,全軍即刻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