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673 字 9個月前

這個問題,劉仁景可不敢替皇帝回答,而是繼續說道:“陛下有言‘新修長安至玉門關大道,需有如高卿家之重臣主持’。”

此言一出,高遠算是徹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究其根源,那是謝岩回到鄉裡以後,就“修路”之事,詳詳細細寫了一份文書派人送往“長安”,呈報皇帝。

其在文書提到:“修路牽扯多地官府,需由重臣領銜出麵協調……”

大概正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想到了目前位高而名義上沒多少事務的高遠。那麼,究竟要不要接下這份差事,就成了一件令頭疼的事了。

從內心來說,高遠並不想接下此事,原因倒也簡單,他並不想離開“衛崗鄉”,更不想離開“皇家學堂”。

每日在學堂裡走走轉轉,聽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彆提有多麼的愜意和悠閒了。雖說沒有多少權力,但也少了與之相對應的各種麻煩,尤其遠離朝堂那個巨大漩渦後,人活得輕鬆不說,還受人尊敬。相比而言,那個勞心勞肺的“修路差事”,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不過,朝中大臣們人人皆知,“修路”是當今天子心目中的頭號大事,誰能夠主持並按期完成此事,那必定成為朝堂重臣,日後位列宰相,也是可以預期的。

成為宰相,幾乎是每個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哪怕名利心並不重的高遠,當機會放在眼前的時候,要說一點不動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此為大事,劉仁景也沒指望當時能夠得到答複,兩個人接著不免聊起明日謝岩的婚事,隻不過他們都是觀禮賓客,對此事僅是泛泛而談,以作為閒聊之資罷了。

茶樓另外一個包間裡,趕回來參加謝岩婚禮的羅漢易和楊登,正在和幾名昔日同僚聊著閒話,除了有關婚禮的話題外,他們所說最多是兩件事,一個是“馮縣男能否趕回來”;另一個則是眼下鄉裡官員們最關心的“澗河”水位暴漲的事情。

有道是“水火無情”,羅漢易等眾官員們都很清楚,按照目前雨勢,隻要再有兩三天不停,恐怕大水就會漫出堤壩,鄉裡情況可能好點,但是村裡以及“新安縣”境內的,恐怕就不樂觀了。到底是將部分百姓撤到高處,又或者是組織人手加固堤壩,官員們的意見很不統一。

主持“新安縣”政務的羅漢易和楊登認為,縣裡大部分百姓都在鄉裡從事各種活計,加上河道兩岸百姓稀少,完全可以將百姓撤離後再看情況而定。

但是以陳佑和範大寧為首的鄉裡官員卻認為,應該組織人手加固堤壩,怎麼說河道兩岸也不少良田,如果被水淹了,甚是可惜,且日後還得花時間和人手清理。

雙方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羅漢易隻好道:“咱們都彆爭了,還是等校尉大婚後,由校尉定吧。”

哪知陳佑卻道:“校尉前兩日說過,此事他不管,必須讓吾等自己決定。”

“那位於鄉長呢?難道不應當由他操持定奪嗎?”羅漢易很有些奇怪地問道。

“咱們這位鄉長,自接手鄉裡事務以來,除了管些小事,大事一律推給校尉。”

聽了範大寧如此說法,羅漢易和楊登不免互視一眼,或許在這一刻,他倆也都明白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衛崗鄉”裡大大小小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要麼出自“武平堡”,要麼由“吏部”直接委派,一般情況下,於辰在大事上根本說了不算,久而久之,他乾脆大事不再過問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