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太子殿下想問何事?”謝岩主動地笑問。
李弘從案幾後自己欲動身站起來,一旁伺候的宦官趕緊伸手幫扶了一下。
李治與武媚都不知道自己兒子想要做什麼,不免相互對視一眼,再將目光投向李弘身上。
太子李弘,不過是個五歲多的大男孩,身材比同齡人略矮一些,且顯得頗為瘦弱,不過雙目卻甚是有光,看起來精神非常好。
然而謝岩卻知道,這位皇太子殿下,並不長壽,乃是早夭之人,儘管記不清楚他活了多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走在了自己父親前麵。
對於這位曆史評價頗高,年輕早亡的太子,謝岩覺得,在其並不長的一生中,能夠順著,令其快樂,才是自己最好的選擇,因此,看見李弘站起來,自己便也從案幾後起身,以示尊重之意。
“謝縣子,孤王聽聞‘皇家衛崗學堂’年中有位學子考中進士,殊為難得,可先生認為,學堂數年下來,過千學子就讀,僅一人考中進士,不值一提,不知縣子以為否?”
謝岩看著李弘毫無怯意,吐字清晰,話說得極為流暢,心裡暗自讚個“好”字,無論如何,這番話從一個五歲多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哪怕是彆人的意見,隻要能夠清晰表達出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殿下”謝岩恭聲而道:“先生之所言,對,也不對。”
“此話怎講?”李弘又問。
“皇家學堂創立至今,曆時約六年多,期間就讀的學子超過一千五百多,考中進士者為一人,由此而言,的確不值一提,先生所說很對!然學堂教授學子,僅僅為‘科舉’嗎?至少臣以為,不應當如此。”
“學而入仕,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李弘此話明顯和其所受的儒家教育有關。
“殿下,入仕可未必非要進學不可!”謝岩可不想後世宋、明那樣文人獨大的局麵出現,趕緊借著這個機會說道:“大唐的疆域是文臣武將們,在陛下的雄心壯誌指引下,共同完成的,文、武之道,缺一不可。更何況,學而入仕,本就並不完全正確。殿下,進學一事,對於百姓來說,是入仕之方法之一,而非唯一!再者說,報效朝廷的方法也不止限於做官,請問殿下,若有人能夠冶煉更好的精鐵,種出更多的糧食,養出更多的雞鴨,算不算是報效朝廷?相比較普通官員而言,他們是輕亦或是重呢?”
再聰慧,李弘都還是一個孩子,謝岩最後兩問,不是他能夠理解和回答的。
“孤、孤王回答不了。”李弘說著竟然向謝岩行禮而道:“請縣子指點。”
“殿下無需多禮。”謝岩連忙還了一禮,接著道:“為官之事,殿下可向陛下求教,臣僅說下學堂事,雖說有一千多學子進學,但是其中原先目不識丁者占了八成,僅數年時光,想要學有所成、考中進士,其難度不下上天攬月,能有一人得中,已是非常難得;再者,皇家學堂並不止教授先賢經義,更多地是向學子們傳授一種技能,譬如‘降落傘’、‘望遠鏡’等物,日後殿下若有機會前往學堂,還可以看到長在房間裡麵的綠菜以及一夜之間破殼而出的成百上千的雞雛,對於大唐而言,能夠弄出這些事物的學子,應該不比進士差多少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