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因為需要(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545 字 9個月前

被人算計,有時候不能說是一件壞事,至少謝岩這一次覺得,還挺值!因為三天後,杜正倫答應了他提出的關於“水泥作坊”設置事宜。

在謝岩看來,要想完全杜絕“水泥製作工藝”外泄的可能性那是不存在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此事交給商賈而不是官府去做。

對此,杜正倫非常不能理解和認同,然而謝岩卻告訴他:“商賈為財,絕無可能會泄露生財之道,況且事涉軍機,誰敢做那便是抄家滅族,相信無人有此膽量。”

杜正倫是久經官場,經謝岩這樣一說,很快明白了個中意思,說穿了就是官府辦作坊,若真是出了什麼事,最後很難處理,畢竟官場之中,盤根錯節的關係太多,隻要不是特彆嚴重的事,往往在有心人的掩蓋下,成為無頭公案。而交給商賈就不同了,像“水泥”這種不直接可以用於軍事的東西,如果發生泄露了,直接就可以定罪斬殺,而不會出現什麼後患,更不會有官員為商賈出頭的。應該說,謝岩的建議是相對來說最為保險的一種做法。

可是,交給哪家商賈合適呢?杜正倫依然有些困惑。

謝岩提出的卻是老辦法——拍賣!隻是考慮到時間原因,來不及一一甄彆商賈是否對大唐忠誠,所以,必須由五品官舉薦,方才能夠有資格報名。

杜正倫對謝岩提出的這個方法那是大加讚賞,在他看來,不管哪位官員舉薦,實質都等同於“作保”,如此將更為安全。

等他們兩個人商量出拍賣的具體事宜後,杜正倫給了謝岩六份空白的“吏部”任命八品官員的空白文書以及由他本人簽發的“督建築路文書”,有了這兩樣東西,韓躍他們就可以動手準備修路了。

杜正倫辦事的效率還挺快,沒兩天就找了機會,在覲見皇帝的時候詳述了“水泥作坊”一事……

在得到皇帝陛下恩準之後,杜正倫以“政事堂”名義向關中和“洛陽”地區各發布了“朝廷拍賣水泥作坊建設權力”的正式消息……

“水泥”是什麼?地方官員知者甚少,然朝堂上的官員們大都有所了解,誰都知道,那絕對是一個發財的機會!然而,真正感興趣的人卻是“東市”裡的那些商賈。

因為生意需要,不少商號和“衛崗鄉”有密切來往,再加上商人天生就對新鮮事物的出現比較在意,所以,“水泥”的用處,他們了解的更多,自然也更清楚其價值。隻是,朝廷發布的文書當中,有一些內容實在不甚明了,故有些人便找到了王祿那裡,希望問個明白。

王祿對“衛崗鄉”裡的事情,所知也不多,不過礙於情麵,他還是進“謝府”去打聽了。

謝岩靜靜地聽王祿述說之後,問道:“他們的疑惑可是在花費、雇請百姓和商稅三個方麵?”

“正是如此,小的也想不明白,隻好來向縣子討教。”王祿恭恭敬敬的說道。

謝岩道:“唯有按鄉裡的方式繳納商稅,地方官府和朝廷才能夠得到好處,而雇請百姓一事,鄉裡多年以來一直在做,效果如何,那些商賈們應該知曉。至於花費,難道你不認為‘水泥’配方很值錢嗎?”

王祿道:“可是,五萬貫的底價,沒幾個人能夠拿得出來啊。”

謝岩很是詫異地看了王祿一眼,道:“當初‘兵部’和‘工部’提出時,那可是作價五十萬貫,現在才五萬貫,不算多吧。”

“可不管哪一家,也沒有如此多現錢啊。”

謝岩微微一笑,此時,他終於明白王祿前來到底是為了什麼,說到底還是商賈們手頭的現錢不多。

“那可以貸款的。”謝岩說著,從身邊桌上端起茶杯,喝了起來。

“縣子說的是從‘錢號’借貸?”

“沒錯啊,‘錢號’可不就是乾這個的嘛。”謝岩跟著道:“我要是沒記錯,一年不會超過一成利錢。”

“一成利錢?”王祿心裡念道,同時以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謝岩,無論如何,他都覺得太低了!

王祿又哪裡知道,謝岩在定利率的時候,大體直接照搬後世商業銀行的規定,在他看來,自己不懂,“抄襲”無疑更加正確。

有道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王祿將最為詳細和準確的消息帶回之後,商賈們又一次“沸騰”起來了,在他們看來,以很低的利錢從“衛崗錢號”借錢,再用來投入到“水泥作坊”一事裡,那簡直是太劃算了。於是出現了許多人前往官府詢問修路具體情況的現象。

“水泥作坊”的事,大體上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充其量不過是哪一家獲得的事情,而這些謝岩是不關心的,他最為在意的是韓躍那邊進行的“培訓”。

謝岩聽韓躍說過,先招募兩千人,編成二十個百人小隊,由“施工隊”有經驗的人擔任“隊正”,並負責對新招募的人進行“培訓”,等器具都運送到後,再在實際中教會使用。

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衛崗鄉”一直都在采用,然而,在“長安”似乎有些行不通,招募人手很容易,但是韓躍發現,不少街麵上的混混和潑皮無賴也被招進來,而這些人很難管,動不動還挑事,非常令人頭疼。

謝岩本不知道此事,直到某日讓王三狗去問問情況時才得知。

謝岩聞聽後真是有哭笑不得的感覺,當即讓王三狗去告訴韓躍:“你是官,怎能應付不了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