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謝岩總算是放心下來,可以有一個愉悅的心情來看一看路邊的攤點。
雖然通過官道來往多次,但是謝岩大多是坐在馬車當中,故很少看得清楚攤點上販售何物,今日信步走來,卻發現自己和馮寶帶到大唐來的包子、餃子居然都有。
“老人家,請問汝賣的是何物?”謝岩走到一出售包子的攤點前,駐足問老嫗。
“這叫包子,客官要不來兩個?”老嫗說道。
“也好。”謝岩說著,回首對身邊的吳成道:“買些給大夥嘗嘗。”
謝岩一行人數眾多,一家賣包子的攤點裡是沒有那麼多現成的,吳成隻好招呼幾個人跟隨自己找其他家去買了。
老嫗的攤點有三個人,另外兩個是年輕一些的中年婦女,她們在忙著給親兵們遞送包子的時候,謝岩拿了一個,嘗了一口,發覺清淡了些,似乎鹽放的很少,糖就更是沒有了,好在青菜碧綠,一看就很是新鮮,至於肉嘛,那更是少的可憐,而且是唐人平日不大喜歡的豬肉。
“老人家,請問這包子怎會如此清淡?某家記得,此地並不缺鹽啊。”謝岩邊吃邊問道。
“客官有所不知,這包子甚是好賣,所需的鹽、油數量眾多,可是家中餘錢不多,一次很難買太多,剛巧今日用完了,明日保證不會了。”老嫗一臉歉然地道。
“無妨。”謝岩笑道:“據某家所知,此地有‘商稅’,如老人家這般生意興隆,可是要繳納不少吧。”
“眼下沒有,不過聽說要多繳了。”老嫗搖了搖頭,似乎頗為無奈。
謝岩此時已經將手上包子吃完,拍了拍手,將些許殘留去除,而後道:“‘商稅’為國策,不繳納官府何來錢財為百姓做事?某家看此地頗為整潔,應該是有專門人在清理吧。”
“確實,都是鄉裡雇請人在做。”老嫗說著忽然意識到麵前的年輕人似乎有些不平凡,狐疑地看了一下,問道:“客官不是從外地來的?”
謝岩搖了搖頭,道:“某在鄉裡任職,剛剛從‘長安’返回,適才聽老人家所說繳納‘商稅’之事,某亦有耳聞,故而多問了。”
老嫗道:“咱們草民都知道稅是少不了的,真要是繳納也還能應付。客官呐,汝可能夠見到謝縣子?”
謝岩被問的一愣,很快反應過來,點首道:“鄉裡官衙好像人人可進,找縣子應當很容易的。”隨即問:“老人家可是有話想要某家帶給縣子?”
“算是吧,咱們這彆的都還好,就是取水遠了些,要是客官能請縣子派人挖口井就好了。”
謝岩微微點了點頭,道:“此事某記下了。然老人家可知曉,為百姓謀福祉乃是官府之責,隻要合理,當可直言提出。”
老嫗什麼也沒說,什麼表情也沒有,隻說自己要忙著收拾攤點無暇陪客官多說了。
謝岩微一點首,既算是應允,又算是告辭,轉身向馬車走去。
官道上的稍許停留,隻是一個小小插曲,不過謝岩卻感覺到了外來流民和本地鄉民之間的巨大差異。
經過多年宣傳和實踐,鄉民們都知道“有事找官府”,甭管大事、小事、家裡事,隻要官府能管的,他們都“報官”,導致“鄉衙”裡天天跟集市一般人來人往,如果不是“巡邏隊”在街頭已經處理了大部分事務,偌大“鄉衙”都不夠用。
可是謝岩卻有從文書中看出,近九成五都是鄉民和商賈的事,外來流民極少報官,且“巡邏隊”那邊呈報的文書裡能看出,小偷小摸的事多數都是“洛陽”的無賴和流民裡好逸惡勞者所為,惡性案件雖然不多,但也有發生,且幾乎清一色都是外來流民犯下,由此帶來一個不良後果,那就是本地人越來越厭惡外來人,而這一次對攤點征稅的事情,正是這種不滿情緒的體現,要不然那幾十個攤點,即便按實際收入繳稅,也多不出幾個錢來,但鄉民們眾口一致的要求這樣收稅,根本就是不想讓他們乾,隻是不好明目張膽的提出罷了,或許在鄉民們的眼中,他們隻要把田地種好就可以了。
這一幕的情況謝岩並不陌生,在後世,外來人口與本地人爭奪利益,同樣會引起很多糾紛,“衛崗鄉”如今隻是初現端倪,怎樣處理好“攤點收稅”一事不難,真正難的是,彌合或者縮小鄉民對流民的偏見才是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