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想到的是,太子李弘突然提及此事,且自其話意中不難聽出“疑慮”之意。
“皇太子”那可不是一般人,作為大唐王朝日後的繼承者,若是對一些人或事,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實際上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治國之道”,首重“權衡”,太多的事情並無“對錯之分”,唯有“需要與否”。
李治清楚,上官儀為人正直,眼裡揉不得沙子,其教授太子,人品當然合適,隻是其太過方正,受其影響,太子李弘在很多事上想法太理想化,不適於複雜朝堂。
麵對太子李弘的疑惑,李治頗有些猶豫,若是不說,唯恐影響太子成長,可是想把這件事說透說清楚,似乎也不那麼容易,畢竟有一些細節自己也不清楚。
“陛下。”
李治聞言側首看向一旁的武皇後,微微一笑道:“皇後有話不妨直言。”
“陛下,弘兒之惑源於謝縣子,正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不知可行否?”
李治稍加思索,道:“皇後言之有理,此事確需問個詳實。”
“今日無事,擇日不如撞日,不知陛下以為如何?”武皇後再次建言道。
李治沒有立即作答,而是將目光投向李弘。
“父親,孩兒很想知道謝縣子當如何說。”李弘看出父親眼中征詢之意,於是直言道。
“既如此……”李治停頓一下,道:“即刻宣召謝卿家入宮。”
“奴婢領旨。”一旁的王伏勝馬上作出回應。
很快,有宦官匆匆離開大殿……
一般而言,隻要召見不在宮內辦差的官員,最快也得一個多時辰,畢竟在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唐代,見一個人是很麻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