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岩冷不丁的一問,還真把李治給問住了。想上片刻,覺得不好回答,便張口說道:“卿家不妨直言。”
“陛下,本朝之最大勳貴,無疑乃是皇家,故此番‘出海’,學堂出錢出人,所占份子最多,且,眾家之‘甲兵’需有人統領,因此,臣舉薦‘千牛備身’李聰,擔此重任。”
“甲兵”之敏感,謝岩心知肚明,皇帝即使不乾涉“出海”一事,也一定會在“甲兵”裡安插眼線,與其如此,還不如交權,既顯得無私,又可消除陛下疑心,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至於舉薦李聰,那就更容易理解了,能夠隨李治微服前往“衛崗鄉”的人,毫無疑問都是心腹。
做了多年皇帝,李治哪能聽不出來謝岩的意思。如果說,初始還有些疑惑的話,現在卻是都消散了。
任誰都知道,真要是有“不軌”意圖的人,斷無半分可能交出“兵權”,尤其還舉薦了李聰。
要知道,李聰雖非皇族,卻是出自“隴西李氏”,屬皇族旁支。
整個“隴西李氏”在李淵“起兵反隋”時,那是傾力相助,是李家鐵杆支持者。隻是“李氏一族”人才不多,為官者甚少,故多數在軍中。
李聰是“李氏族人”這一代中的佼佼者,故而李治將其放在自己身邊,頗有栽培之意,今聽謝岩所說提議,倒是有些意動。
“卿家之意,朕已明了。此事,朕自有決斷。”李治說完,又想起一事,問道:“‘督領水師’者,卿家可欲行薦舉?”
一直以來,謝岩從不參與朝中“人事”,在他看來,那個東西太敏感,很容易樹敵,況且自己主政“新安縣”、“衛崗鄉”兩地,在皇帝放權之下,來自朝堂的掣肘極少,犯不著去爭,有時候,能夠脫離朝堂紛爭,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不過,“重建水師”一事,很有些不同。因此事乃馮寶提議,“督造大船”亦需其操辦,所以,無論誰“督領水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