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唐秋防令(1 / 2)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9480 字 7個月前

張守珪從前並未在中樞跟李林甫打過交道,但他也聽說了這位大唐右相的一些事情。

比如說作風強勢,比如說陰柔詭譎,比如說笑裡藏刀。

但不管怎麼樣,李林甫的名聲在外,世人多半都是說這個人還算是做實事的宰相。

他做成的事情,在開元時代的曆任宰相裡麵,也算是比較多甚至是最多的,稱呼一句“能臣”,不算過分。

可是今日一見,張守珪覺得外界的傳聞當真有些不儘不實!

河西兵募三萬是什麼概念,這位右相心裡有譜麼?那是三萬人,不是三萬頭豬啊!

張守珪心中已經開罵,礙於李隆基的顏麵才憋著沒有吭氣。

“聖人,河西地區,負擔遠超京畿。特彆是涼州,不但承擔著大量兵役,還有很多中樞賬冊上不予記錄的勞役。

在河西新征發五千人就已經是極限了,若是征發三萬人,那勢必會影響各地農耕及政務啊!”

張守珪懇切說道。

張守珪當年在甘州的建康軍擔任過軍使,對河西走廊的軍務很了解。這也是基哥為什麼要讓他兼職兵部尚書的原因之一。

河西,特彆是涼州,諸多事務繁雜,那可是三言兩語說不完,絕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萬事大吉的。

“涼州百萬之眾,難道連三萬健兒也征發不了麼?”

李隆基聽到張守珪所說,一時間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那可是涼州啊!

有戶口的固定人口,包括歸化了胡人在內,都已經超過百萬。若是把流動人口也算上,那就不止百萬了!

光涼州城內,就有數十萬人。

隻是基哥不知道的是,在涼州,有一種戶籍種類為“行客”身份的人。

他們並不是固定居住在涼州,在這裡也沒有土地,但卻又是涼州長行坊的常客,往來於長安與涼州城之間。

這些人的來源,可能是破產的西域小商人,退役又失去田產的老兵,從關中來河西討生活的良家子。他們最後都變成了兼職打零工與駕車運貨,順便販賣點小商品的“特色人群”。

兵募的對象,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人!

因為他們沒有土地,亦是不影響地方上的農耕,所以成為了兵募的首要對象。

沒錯,兵募是一種義務兵,帶有強製性,尤其是在河西邊鎮,官府一紙文書下來,連阿娜耶的養父李醫官這種失去雙腿的人都要義務從軍,將醫館當做診治傷兵的戰地醫院,就更彆說那些失去土地孑然一身的“行客”了。

然而,行客們看上去遊手好閒,但實際上卻是關中到涼州之間負責轉運貨物的關鍵人群!

他們駕車趕車,喂養牲畜,搬運貨物,維持著整條運輸線的正常運轉。

武周時期,邊鎮與長安之間的官方貨物運輸,是由國家的驛站係統來承擔。那時候,西域的兵馬還不像現在這樣有十多萬唐軍邊軍常駐。輜重需求沒有像現在這般恐怖。

然而饒是如此自開元中期以來,大唐中央財政就已然無力承擔這樣的巨大開銷了。這個窟窿還隨著與吐蕃爭雄的白熱化,而迅速擴大!

因此,地方所需財物,便采用分層轉運的辦法,逐級下發,長安這邊不會再派出一輛車承擔貨運任務。

而涼州,便是西域跟長安之間唯一的一個中轉站。畜牧業極為發達的涼州,每天都要派出車隊前往長安運貨。而來自西域那邊的車隊,則將涼州這邊囤積的貨物,運到最終目的地。

各地負責自己的輜重補給運輸。

簡單的說,整體的貨運消耗並沒有實質性減少,但它確實將轉運的費用從中央轉嫁到了地方,使得大唐的財政運轉,賬麵上更好看了!

而在這個體係當中,行客們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他們都是免費駕車,一路上連補貼都沒有!

唯一的好處便是,在貨運的時候,可以按比例“夾帶私貨”,如果沒錢進貨,還可以找官府低息借貸。最後通過把長安那邊的貨物販賣到河西走廊,來補貼這一路的消耗。

如果涼州征兵,那麼可以確定的是,整個西域的物流係統都會大亂!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在河西走廊本地當過官,那麼絕對不可能知道這麼多細節。也不會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聖人,涼州乃西域之根基,不可輕動啊。”

張守珪懇切哀求道。

基哥似乎也從暴怒中冷靜了下來,小小突厥而已,涼州不是還有王牌赤水軍麼?短時間內也不至於說亂到場麵不能收拾。

“除涼州外,河西其他四州,征發健兒兩萬。開啟秋防令,從朔方調兵到涼州!”

李隆基沉聲對李林甫說道。

秋防令!

這下不止是張守珪不淡定了,就連李林甫也感覺相當意外,臉上驚訝的表情都沒控製住。

秋防令這玩意正是為強勢的吐蕃人量身定製的,自武周末年大唐邊軍屢屢慘敗給吐蕃後,就被搬了出來,並非是基哥的發明。

它也並不是一道簡單的政令,而是一係列針對性極強的臨時邊防政策……的統稱。

其中涉及到募兵、軍屯、團結兵訓練與調度、不同防區的邊軍大範圍轉移等複雜事項。不動則已,一旦動起來,對邊鎮的民生影響極大。

自開元以來,動用秋防令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從名字就可以聽出來,秋防令,那肯定得大唐是相對弱勢了才要“防”啊!要是大唐在邊鎮強勢的話,怎麼可能要動用秋防令呢?

方重勇前世曆史上,安史之亂後吐蕃對於大唐處於絕對攻勢的狀態,以至於大唐頻繁使用秋防令,甚至連河朔三鎮的軍隊都參與過秋防。自己防不住,就把結盟的回紇人也拉進來一起防守。

最後把原本富庶的隴右與朔方打得一片焦土,積貧積弱。

足以見得秋防令對於邊鎮經濟的傷害極大!

“聖人,突厥已然四分五裂,內部矛盾重重,倒也不急於使用秋防令。”

李林甫叉手行禮建議道。

他想順帶著坑人,但把事情做好,才是第一位的。

聽到這話,李隆基搖搖頭,輕輕擺了擺手道:“去辦吧,無須多言。哥奴不通軍務,以後軍務方麵的事情想清楚再說。”

張守珪與李林甫隻得無奈退下,準備頒布詔令,對河西用兵。

“緊急軍情!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正在這時,遠處傳來聲嘶力竭的叫嚷聲。

一個傳令兵急急忙忙的衝進紫宸殿,他背後插了三支旗,每一支上麵都寫了個“急”字。

這是唐代特色,緊急軍情可直接通報給皇帝,無須繁文縟節。

高力士上前將戰報交給李隆基,基哥看也不看,走上前將那傳令兵扶起來問道:“有何緊急軍情?”

“拔野古部受突厥人侵攻,幽州節度使方有德領兵五千北上屯兵磧口,並招契丹、奚人兵馬三萬以為策應。是朔方節度使韋光乘傳遞這份奏報,並彈劾幽州節度使方有德跨防區調度兵馬。

軍情緊急,請聖人定奪。”

傻眼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