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無組織無紀律(2 / 2)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9484 字 9個月前

現在吐火羅國內眾多勢力到底是什麼態度,還難說得很。因為他們也麵臨吐蕃人的威脅,所以自然也不排除倒向吐蕃人,最後與大唐為敵。

想到這裡,方重勇也猜到高仙芝到底想乾啥了。

從疏勒鎮出發,穿過方重勇前世那條著名的“瓦罕走廊”,進入阿富汗北部,也就是吐火羅地界。在此地勘察地理,壓服吐火羅國內的親吐蕃勢力,扶持親唐勢力。

然後在本地招募勇士當仆從軍,提供部分後勤,最後全力拿下小勃律!

當然了,高仙芝也可以選擇在吐火羅國內大清洗一番,然後再返回疏勒以觀後效,隻是最後具體如何做,那就不得而知了。

平心而論,此舉不能說是在瞎胡鬨,還是很符合大唐對西域治理的戰略。

吐火羅雖然很窮,但是有兵可用。

壓服這裡,算是在蔥嶺以西找到了一個落腳點,可以進行下一步攻略。在西域各國之中,吐火羅的雇傭兵還是相當能打的。

可問題是,這次是高仙芝找了個“護衛朝貢”的借口打擦邊球,對方明擺著想借軍功,當安西的“山地之王”,不把方重勇當回事。

如果這次方重勇不能顯示權威,而西域又是如此廣袤,那將來他這個西域經略大使,誰還會放在心上呢?

王難得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然而以他的身份又無力阻止,所以隻好風風火火回來稟告。

“走,現在就啟程,必須得麻煩你跟本節帥,再走一趟龜茲了!”

方重勇長歎一聲,心中膩歪得不行。

他帶著王難得走出帥帳,就看到何昌期正在跟車光倩玩“剪刀石頭布”,玩得挺起勁的樣子。方重勇忽然想起那句“如果你毫無心機就能跟一個人相談甚歡。相處很融洽,那麼對方的情商一定遠勝於你”。

果然,何老虎被車光倩耍得團團轉都不知道啊。

“帶上銀槍孝節軍中最精銳的破陣營,我們現在就去龜茲!”

方重勇麵色平靜對著何昌期下令道。

“大軍不是去西州修整麼?您不是說還要打造一些爬山的裝備麼?”

何昌期一臉愕然看著方重勇詢問道。

西州是高昌國故地,生產力相對發達,物產豐饒不說,田裡還普遍種植大名鼎鼎的“高昌棉”。安西遠征軍到了西州以後,要準備一批棉衣,才敢翻山越嶺不懼嚴寒。

怎麼能一口氣莽到疏勒去呢?

“那是後麵的事情,不要聒噪,我路上跟伱說。”

方重勇忍不住嗬斥了一句,直接朝著營門外走去,他要跟夫蒙靈察打個招呼再走。下一步,安西遠征軍主力便要前往西州,而他則是要去龜茲找高仙芝算算賬。

……

自運河邊的開封縣開埠以來,商業日興,人口日漸增多。漕工、船夫數以千計,運河兩岸商鋪雲集。

如今國家承平日久,汴州農田不足以養活家中多餘人口,故而青壯多聚集開封渡口討生活。時間一長,各種“行會”便逐漸興起。

做生意的有“商行”;渡口邊卸貨的有“漕行”;甚至還有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打行”。

方有德目睹之怪現狀,便是兩個不同的“打行”,糾結人手爭奪地盤,收“保安費”,當地人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汴州之地,雖然商業發達,農業也還可以,但是……除此以外,可以做的生計不多,這裡畢竟還不是長安啊!所以本地民風奸猾,好勇鬥狠者少,唯利是圖者眾。

彆看這些打行的人打得凶,那都是為了錢。打行裡的人,都是根據“契約”進來的,今天在這裡混,明天可能就跑河對岸去了。

男人無所謂忠誠,之所以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沒給夠。

這個道理在汴州可謂是深入人心了。

因為朝廷治理的失位,運河管理人手欠缺,都水監總共也就一百多號人,管理全國成百上千的河流,所有的治理都是停留在紙麵上,說說而已。

方有德以前不知道,如今親眼所見汴州渡口之混亂,才明白太宗所謂的“少官減政”,基本上就等於是放任自流。

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

“阿郎,你不是大將軍嗎?把這些人都抓起來當兵吧!”

運河岸邊,方來鵲忽然指著打完收工回家的那群打手說道。

“嗯,確實。”

方有德微微點頭說道,一臉深思的模樣。

第二天,他就來到汴州府衙,趾高氣揚的要汴州刺史薛江童,給自己修一個宣武軍節度使的衙門。

方有德現在可是進了淩煙閣的人啊!地方官員誰敢怠慢他啊!

“刺史世家”出身的薛江童不敢怠慢,對衙門周圍的屋舍下了“強拆令”,命這裡的百姓三日之後必須離開,否則就派人強拆了。當然了,他在州府開封城內又劃了一塊地給那些人重新建房子。

至於建房款,對不起,那是沒有的,因為這次強拆不是為了官員的生計,而是“官府”的事情。

唐律規定官員拆彆家的房子,建自家宅子要賠錢賠地,可沒說官府修衙門征地,要給征地款啊!在城內重新劃撥一塊地給那些人重建屋舍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不服就去長安告禦狀吧!

不僅如此,薛江童為了給足方有德麵子,還在黃河岸邊專門修了一個渡口,給方有德“編練水軍”,作為宣武軍,也就是運河巡檢執法隊的訓練基地。

並且撥出運河稅收的專款,給方有德招募士卒,定員三千,按每個人五十貫的募兵標準,充足撥款,逐月撥付,一年內付清。

衙門還沒建立起來,方有德就在汴州府衙門前掛出了招募勇壯的牌子。

由於待遇優厚,前來應征者不計其數。然而當方有德把宣武軍的軍法與規章製度掛出來以後,應征者立刻就走了一大半。

“第一條,入宣武軍者刺麵,一日為軍,終身不得脫。”

“第二條,得勝而死將者,隊正以上皆斬;敗而領軍還者,隊正以下皆斬;將失其軍,殺無赦!”

“第三條,節度使與兵將同吃同住同俸祿,軍功不分級,且隻以軍功論賞。”

“……”

看著這一條條讓人頭皮炸裂的軍法,那些想進宣武軍摸魚的年輕人瞬間打了退堂鼓。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汴州又不是什麼邊鎮,也沒有什麼仗要打,有必要把軍法製定得如此嚴苛麼?

然而很快,在眾人驚詫的眼光中,一個又一個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的漢子,咬了咬牙陸續走進汴州府衙,參加宣武軍節度使方有德主持的“麵試”。

如今田畝越來越養不活多出來的人,宣武軍的軍法雖然變態,但他們的俸祿……真給得太多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話到什麼朝代都管用。

宣武軍建立,對外公開募兵的消息傳開,來自汴州,甚至相鄰州縣的青壯都慕名而來。

方有德選拔了三千壯碩者,後又裁汰了其中兩千人,打散了以百人為一隊,駐紮沿運河各渡口,歸各州府衙聽用,不屬於宣武軍編製。剩下的一千人,為宣武軍士卒,他又從裡麵選拔了三百最驍勇者,建立一營精兵。

名曰:控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