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天符元年,風暴來襲,君臣交鋒(1 / 2)

大秦昭襄六十六年。

帝九子贏君誕生,有紫氣東來、大星入命,顯聖王兆。

帝遂詔天下曰元年春,王正月,此乃天降祥瑞,當改元,赦天下。

十月一日,改元天符,大赦天下。

並定十月為歲首,是為天符元年。

此詔一出,朝野上下,內外震動。

大秦丞相、穰侯魏無羨率百官上書不敢奉詔。

帝大怒,奪穰侯冊封八百戶,以示懲戒,帝命乃達。

同時,詔下次日,鹹陽有童子謠曰元者,君之始也;春者,歲之首也,公子名君,帝遂改元,暗定儲君,陰許帝位。

這個“遙遙領先的預言”,卻是將帝乙改元,定薑承乾之誕辰為歲首的舉措,解讀為“儲君之位定矣”。

於是乎,鹹陽內外、朝野上下,皆是大為震動。

在這謠言四起當中,穰侯魏無羨以丞相之尊,再率百官上書曰諸公子已壯,按禮當入朝,請帝允之!

此書一上,天下嘩然,暗流湧動。

隻因穰侯魏無羨等朝堂百官,竟然公然對抗帝主,將相權跟帝權的爭鬥,擺在了明麵上。

這種公然破壞默契的行為,無異於是撕破臉了!

而穰侯魏無羨一派,針對“公子君”的行止,更是絲毫不加遮掩。

不僅直接拉開了奪嫡序幕,更是近乎於公開表態儲君之位,任誰也可,唯公子君不可!

又三日,帝詔曰公子已壯,入朝觀政,此為祖製,允之!

並明降聖旨曰公子入朝,皆入禦史台,試行考成法。

此詔一出,朝野震蕩,百官驚怖,天下州郡,皆為之躁動。

什麼叫針鋒相對?這就叫針鋒相對!

帝權與相權的正麵交鋒,在整個大秦境內,都掀起了驚濤駭浪。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場席卷朝野、乃至於整個天下的“大朝爭”,儼然已經拉開序幕。

穰侯魏無羨強勢出手,帝乙的應對更是詮釋了何為“帝心如鐵”。

又有流言曰穰侯償於暗室,對左右雲任他帝心如鐵,我等臣心、民心如爐,一意孤行者,非帝也,一獨夫爾。

帝聞之,大怒,詔對穰侯曰朕聞古書有雲“未聞弑君,聞誅一夫紂矣”,丞相以為然否?

穰侯大懼,跪地免冠曰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請出南涯郡,為一匹夫足矣。

帝拂然不悅,曰丞相欲陷朕於不仁不義乎?

遂罷穰侯相位,權(代理)之,又奪冊封三千戶,以示警醒。

兩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可謂是步步殺機、毫不遮掩,掀起了一場席卷朝野的龐大風暴。

而這場龐大風暴的核心,就是剛出生不過一個月的小公子贏君。

帝乙的決心,堅定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讓天下人都甚覺不可思議。

要知道,帝乙禦極天下六十六載,執政風格不能說激進,也能說是四平八穩、穩字當頭。

素來都以理陰陽,順四時為要,最看重的就是朝堂穩定、君臣一心。

自穰侯魏無羨拜相以來,帝相之間,不能說是明爭暗鬥,也能說是默契相合。

至少在對外的時候,始終都表現出了“君臣一心”的和諧。

甚至於,帝乙拜相的時候,曾發明詔示天下曰帝高居九重,掌龍庭,任丞相,轄百官,無為而治,天下大同。

丞相魏無羨則對曰臣賴陛下信重,不以臣卑鄙而拜以相位,當為百官表率,上佐帝主,下遂民心,外鎮四夷、撫平諸侯,內親同僚、善待百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片刻不敢忘陛下之恩、國朝之重,願以此身,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整個昭襄一朝,主打的就是君臣一心、各司其職。

就算以陳貂寺為首的“帝黨”,跟穰侯魏無羨為首的丞相府、武安君公孫起為首的五軍都督府爭鬥最激烈的時候。

帝乙也從未公開表態,如此直白地支持過誰,更沒有跟任何大臣說過半句重話。

始終都秉承著“帝高居九重,垂拱而治”的原則,居中主持,燮理陰陽,以大局為重,視平穩為本。

故而帝相君臣六十六載,大秦朝堂從未有過如此動蕩的時候。

但是此時,帝乙卻一反常態,為了一個剛滿月的小孺子,公開跟丞相魏無羨反目,甚至不惜掀起滔天風暴。

這是何等讓人費解?又是何等讓人驚駭?

君臣之間的爭鬥,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已達到了公開化、白熱化的程度,可以說是刀刀見血、兩敗俱傷。

沒錯!就是兩敗俱傷!

從表麵上看穰侯魏無羨多次被帝乙公開訓斥,甚至還被剝奪了三千八百戶的封地,簡直就是元氣大傷。

要知道,大秦帝朝的傳統,一直都是唯有丞相,可為萬戶侯。

穰侯魏無羨拜相數十年,可謂是“勞苦功勞”,多次被“恩賞”、“加封”,也不過是受封一萬三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