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治不了李定國還治不了你?(2 / 2)

白文軒等一眾反正將士,跪拜在地。

“鞏國公,你等將士對皇上,對大明有大功,何須如此啊!”

身材魁梧的晉王李定國,和儒雅隨和的蜀王劉文秀連忙扶起了白文選等將士。

白文選起身,看著李定國後情不自禁,而李定國也是興奮無比地與其相擁在了一起。

“晉王!”

“文選!”

李白二人情誼深厚,正如三百年後的李白二人一般,隻是三百年後的李白合力校長隻是暫時下野而已,現在的李白二人合力這是直接要了國主孫可望的命。

“晉王,此戰我軍雖勝,但孫可望的親信張勝正帶著殿前軍最為精銳的七千鐵騎奔襲昆明,昆明城中又有王尚禮親近孫可望,此時我們萬萬不可大意,急需回援昆明確保皇上萬無一失啊!”

“文選此言正和我意,我正欲帶領本部兵馬回援昆明,斬了張勝!”

南明離火,人心難測,昔日張獻忠的大西軍餘部,在聯明抗清後雖然取得了彪炳史冊的戰績,但是在南明這灘汙水中也開始自相殘殺了。

孫可望原本是八大王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入主四川後建國大西,自稱天王,設立五軍都督。

任命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分彆擔任平東、安西、撫南、定北四路主將,當然了也可以理解為東王,西王,南王,北王。

除了天王張獻忠,東王孫可望,西王李定國,南王劉文秀,北王艾能奇外,大西軍的大將還有張獻忠的中軍,禦營提督王尚禮,水師都督王複臣,王自奇,盧明臣,此外還有擔任過前軍都督的白文選,艾能奇手下的頭號大將馮雙禮。

在這些大將中,北王艾能奇像是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一樣,在攻城的時候一個中箭,一個中炮,英年早逝。

安西王李定國和撫南王劉文秀聯手力保永曆。

王複臣在永曆六年,公元1652年,大西軍三路反攻中擔任北線主將劉文秀的副手,在保寧之戰中由於劉文秀想要和李定國爭功,蹶一蹶吳三桂這個排名在孔有德之上的滿清平西王,在開戰前夕率領兵馬一字排開,團團圍住吳三桂這個名王,生怕自己的人頭跑了。

副手王複臣對此憂心忡忡,擔心明軍戰線太長遭到清軍的反撲,但是劉文秀一心要蹶了吳三桂,好壓剛剛取得桂林大捷,尚未拿到尼堪人頭的李定國一頭。

結果吳三桂拚死一戰反倒是把他差點給蹶了,五萬餘精銳明軍折損大半,光是馬騾就被吳三桂繳獲了兩千三百餘匹,而副手王複臣也因此命喪保寧城下。

水師都督盧明臣於永曆九年,公元1655年,劉文秀不情不願出師常德,實行孫可望和張名振、張煌言、錢謙益等人規劃的東西並舉,中心開花的長江之役時,帶領萬餘兵馬從辰州由水路進取常德。

結果不知道是由於下雨還是劉文秀磨洋工,不願為孫可望打天下,由他統帥的陸路主力,馬步兵滯留整整數十日!天氣原因,道路泥濘不堪遲個幾天可以理解,但滯留數十日就有點過分了。

盧明臣統帥的水路明軍,雖然一日攻克桃源縣,進至常德城下,但由於得不到主力的支援,這支孤軍在常德城下遭遇絕對優勢清軍的圍攻,激戰到次日,盧明臣中箭落水犧牲,水路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劉文秀本就不願意掛帥為孫可望打天下,在水路明軍大敗後也是直接退軍,直接放棄了孫可望與張名振、張煌言東西並舉,水太涼錢謙益聯絡複明人士在江南中心開花的長江之役計劃。

除了被送掉的兩員大將外,大將白文選心向永曆,馮雙禮在孫可望勢窮之時跳反。

而保國公王尚禮,夔國公王自奇卻為孫可望儘忠而死。

至於以張虎,張勝為代表的駕前軍核心將領,他們大多是忠於孫可望的,張勝和張虎在孫可望兵敗被押解到昆明淩遲處死,與他們一同赴死的還有大量抗清的好漢。

這裡麵誰是誰非,一言難儘,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西軍的內訌最終導致了雲貴抗清基地的覆滅,讓神州徹底陸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