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上則摩於九天,下則墜於重淵,地勢極為險要。
然而此時不僅明軍主力齊聚於雲南,經略貴州的蜀王劉文秀,也被李定國智取。
李定國以莫須有的‘暗藏叛逆之意’指責劉文秀,於三月間以朝廷的名義下詔讓其率部返回雲南。
劉文秀此時在貴陽隻有嫡係兵馬數千,白文選等人俱奉詔回到了雲南。
他不願意抗旨不尊,讓李定國安插的罪名落實。
又自感無力回天,心灰意冷。
於是奉詔返回雲南。
在晉藩文武的攻擊下,不得不交出‘一切兵馬事物’。
終日在蜀王府內飲酒自醉。
在這種情況下,西南局麵的崩潰已經無法避免。
四月二十六日,明將劉鎮國率領數千兵馬扼險自守。
但此時西南明軍中,李定國和劉文秀在雲南,次一級的白文選和馬進忠也在雲南。
再次一級的祁三升、狄三品、李如碧、馬唯興等部還是在雲南。
劉鎮國的兵馬無論是數量還在質量,都是被吳三桂碾壓的存在。
四月二十七日,劉鎮國的兵馬潰散。
三十日,吳軍抵達重鎮遵義。
明軍郭李愛眼見難以抵抗吳三桂,遂決定開城投降,率領部下士卒五千餘名歸附吳三桂。
五月初三,吳軍繼續南下,經過息烽抵達貴陽,和洪承疇會師。
幾天後,從率部從武岡返回雲南的武岡總兵楊武,行進至雲南邊境時接到了貴陽失守的消息。
於是楊武等人決定自行反擊,在吳三桂進軍貴陽之時,收複息烽,斷了吳三桂的後路。
然後好景不長,五月十一日,吳三桂迅速會師,擊破了楊武的萬餘兵馬,重新奪回了息烽。
至此貴州北部完全被吳三桂控製。
不久吳三桂返回遵義,休整兵馬。
眼見清軍已經深入了雲貴高原,聲勢浩大,南明方麵屢戰屢敗,毫無招架之勢。
以水西的安坤為首,大批土司投靠了吳三桂。
水西土司可是和播州的楊應龍齊名的存在。
安坤的水西土司兵助戰吳三桂,對西南的局勢無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土司外,各地駐守的明軍二、三流部隊也有不少人投靠吳三桂。
如郭李愛的五千餘人,興寧伯王興的七千餘兵馬。
結果,吳三桂部轉戰多日後,兵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打越強。
在吳三桂進兵的同時。
位於湖南的清軍主力也在同一時間發起了攻擊。
湖廣駐守的綠營兵足有十萬以上的兵力。
然而除了駐守各地,維持治安外,夔東的順軍餘部也不得不防。
鄖陽、襄陽、荊州、彝陵等重鎮都需要重兵把守。
而廣西的孫可望雖然正在和清廷議和,並且在開戰前夕雞賊獻上了對清軍沒用的真實地圖。
但洪承疇何許人也,對孫國主自然不得不防,除了桂林的線國安部不宜輕動外,洪承疇還安排了萬餘兵馬駐守了永州和寶慶之間。
防了孫國主一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