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孫國主基本上就沒給這支胸甲騎兵轉進的餘地。
反正到時候決戰了,胸甲騎兵往前衝殺和滿蒙騎兵進行兌子就行了。
要是有人後退,被打死了也就打死了。
可以說這支騎兵就是高級的炮灰部隊。
除了佩帶簡陋的胸甲外,這支騎兵的武器基本上隻有一把特製的騎兵直劍。
作戰時,手持利劍,密集衝鋒,依靠騎兵的速度,以直劍破甲,一劍捅開滿蒙騎兵的盔甲。
這就是胸甲騎兵的作戰方式。
他們的個人武藝基本上不需要訓練,也根本沒時間訓練。
所以在和滿蒙騎兵單打獨鬥時,孫國主的這批騎兵會死的很慘。
但是正如弓箭手和火槍兵一樣。
弓箭手需要長年訓練,而火槍兵三個月速成。
然而雙方對射,火槍兵卻能和弓箭手對陣。
麵對自幼學習馬術、弓箭的滿蒙騎兵。
胸甲騎兵以密集的牆式衝鋒應對。
正如高手麵對密密麻麻的長矛陣一樣。
個人武藝強大的滿蒙騎兵,在密集的騎陣麵前又能如何?
這又不是單打獨鬥和小規模的接哨戰。
在密密麻麻的騎兵劍麵前,滿蒙騎兵根本沒有發揮自己個人武藝的機會,隻能進行最不劃算的兌子。
當然胸甲騎兵從理論上來說,除了騎兵劍外,還需要配上一些遠程武器。
一方麵可以防止滿清的少數精銳騎兵放風箏。
另一方麵也能對付步兵。
隻不過現在手槍,打手銃這種東西,孫國主沒什麼精力去造。
畢竟他要裝備的可不止是這一萬多的胸甲騎兵,而是整整十萬大軍。
光是造出這一萬多簡陋版的胸甲,和特製的騎兵直劍就不容易啊。
那有多餘的產能和精力,去研製和投產手槍?
而要是直接給胸甲騎兵配屬火繩槍的話。
胸甲減下去的重量,又給加回來了!
要是影響了胸甲騎兵的衝擊速度,這可是要命的啊!
本來孫國主手中的滇馬和大西馬質量就不好。
雖然滿清大批裝備的蒙古馬其實爆發力也不快。
可畢竟清軍戰馬的質量還是要好過孫國主的。
所以火繩槍孫國主不敢給胸甲騎兵配。
不然到時候要是因為機動性下降了,出了什麼問題,孫國主的騎兵大棋就全給毀了。
針對少數清軍精銳騎兵有可能存在的放風箏問題。
孫國主隻好挑選了一批精銳騎兵混入了胸甲騎兵之中。
就像是盟國一隊饅頭裡麵加一隻螢火蟲一樣,遇到老虎時就沒那麼的無力了。
要是滿清的精銳騎兵敢脫甲放風箏,胸甲騎兵中的螢火蟲就能直接用硬弓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