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孫國主的十四鎮雄兵(1 / 2)

“你告訴他,隻要他兒子能夠在戰場上立功,掌旗、哨總、把總、千總、甚至是遊擊、參將、副將、總兵!孤都不吝封賞!”

孫可望鄭重道:“隻要他和他的兒子能夠為我孫可望效力,我孫可望是絕不能會虧待他們這些忠義之民的!”

孫可望現在在兩廣重新編練了新軍。

以鎮、協、標、營、隊、哨、旗對各單元命名。

而這些單位相對應的官職是總兵、副將、參將、千總、把總、哨總、掌旗。

除了這些職位外,還有領導獨立騎兵單位的遊擊將軍。

孫國主在各地設立的守備將軍。

根據孫國主的編製。

每鎮麾下轄步兵兩協,騎兵一營,炮兵一營。

工兵和輜重兵各一營,此外還有一些醫療和通訊單位。

而每個步兵協,轄步兵兩標,每標三營,每營四隊,每隊三哨,每哨三旗,每旗十四人。

全鎮軍官和吏員、文書,大約七百五十人,戰兵一萬人,夫役一千五百人,全鎮總人數在一萬二千人以上。

原本孫國主打算在各鎮都設一個騎兵標和炮兵標的。

可最後由於騎兵不太寬裕,紅衣炮和炮手也難以鑄造和訓練,所以各鎮的騎兵和炮兵都縮減成了營級單位。

按照編製,每鎮有炮兵一營,裝備了十二門六磅野戰炮。

以這種七百餘斤的輕便火炮,作為駕前軍野戰的製式火炮。

除了這個直屬的野戰炮營外。

各鎮下轄的協、標、營,都依次裝備大中小型佛郎機炮,而這個時代類似於迫擊炮的虎蹲炮,更是下放到了隊一級。

而在騎兵方麵,每鎮擁有一個騎兵營,有三隊、九哨、二十七旗,四百餘人。

除了這些,還有各大型單位的哨騎,每鎮總計有騎兵六百餘人。

孫國主現在手底下有五萬餘老兵,十萬新兵,共計十五萬餘戰兵。

他以這些兵力,設置五軍,十四鎮。

其中,前軍主將馮雙禮轄三鎮。

左軍主將王尚禮轄兩鎮,右軍主將王自奇轄兩鎮。

中軍孫國主自領,以張勝、張虎擔任左右手,仿天子六軍,轄六鎮。

其中除了四個步兵鎮外,孫國主的中軍,還轄以胸甲騎兵為主的鐵騎鎮,手握一萬名胸甲騎兵,以舊式騎兵為主的驍騎鎮,八千舊式騎兵。

除此之外,駐守在柳州的鄭國被任命為後軍主將,王愛秀為副手,轄一鎮。

這樣,十四鎮雄兵,共耗戰兵、軍官,十四萬餘。

其中,十二個步兵鎮擁有騎兵七千餘名,鐵騎和驍騎兩鎮擁有騎兵一萬八千名。

共計騎兵兩萬五千餘名。

除了五大主力外剩下的一萬多名戰兵,跟著各地的守備將軍,分駐各地。

其中又有大約四千名騎兵,分列四大遊騎營,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為名,由遊擊將軍統轄,作為遊擊部隊。

而五大野戰軍中,鎮一級設炮兵營,裝備十二門六磅炮。

軍一級,設重炮營,裝備十二門十二磅大型野戰炮。

孫國主的中軍,更是有一個專門設置的重炮協,裝備三十六門十八磅重型攻城炮。

時至今日,各軍,各鎮裝備接近齊全。

五大野戰軍,共計裝備一百四十四門輕型六磅野戰炮,六十門十二磅大型野戰炮,三十六門十八磅重型攻城炮。

總計,二百四十門紅衣大炮。

除了紅衣炮外,大中小型佛郎機炮,輕型虎蹲炮,總計三千餘門列入了五大野戰軍的裝備序列中。

可以說,孫國主的五大野戰主力,無論是騎兵還是炮兵,都已經十分健全了。

尤其是在炮兵方麵,李定國打新會時,紅衣炮不過二十餘門,軍隊潰散後,損失的不過二十門,被清軍繳獲的不過十三門。

明軍在鬆錦大戰時,雖然被清軍繳獲了大小火炮三千五百八十三門,可紅衣炮不過十六門而已。

孫國主的兩百多門紅衣炮拉出去,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炮兵方麵他都是妥妥的大優勢。

當然孫國主的五大野戰主力也是有一些缺陷的。

除了後營的兵力嚴重不足,隻有一鎮外,駕前軍中的官職繁雜無比。

絕不是編製上的那麼簡單。

在現在這個時代,永曆朝廷連爵位前後封了三百五十八位。

總兵官職更是不計其數。

想當初,孫國主聯明抗清的時候,手底下的大將馮雙禮連個爵位都沒有。

而馬進忠等人卻早已位居公爵。

為了收攏人心,南明降兵降將的爵位和官職孫可望都是給予了保留的。

但這也造成了西營內部的爵位和官職虛高無比。

孫國主的十四鎮雄兵,總共有十四個總兵位置。

可在另一個時空中,他帶著幾百號人降清。

這幾百人中都尼瑪有二十二位總兵,一百多位副將遊擊。

光是這批人,孫國主十四鎮大軍的位置就容不下。

曆史順軍在夔東的最後一戰中,郝搖旗這些人都隻剩下幾千人了,手底下還有幾十號總兵呢。

在這種大勢下,孫國主的十四鎮雄兵,雖然官職編製明確,可也不得不虛高。

除了十四位實授總兵外,他們手底下的副將、參將、甚至是千總、把總,都是掛印總兵。

總而言之,人人都是總兵,隻不過有實授和掛印之分。

就像太平天國的王爺,滿清的那兩萬多候補提督一樣。

捏著鼻子湊在一起過。

……

翻譯迅速把孫國主的話告知那幾位山民老者。

這幾位老者聞言,更是激動的無以複加,對著孫國主三跪九叩。

“快快請起,如此義民,本王豈可負之。”

“來人啊,每人賞銀二十兩,不一百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