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抄了孫可望的後路!(1 / 2)

“對!孫可望連屯齊都打不過,交水之戰,十幾萬人打李定國三萬人更是慘敗!”

多尼大喝道:“而八旗兵則以十萬之眾在北盤江大勝李定國二十萬人!”

“縱使他能連克桂林、永州,斬殺線國安和陳德!”

“但隻要我軍反攻湖南,他必不能擋!”

雖然輕視孫可望會造成驕兵之勢,可眼下多尼也沒什麼好辦法了。

清軍征戰已有一年,本就師老兵疲。

又遭到了磨盤山慘敗,眾將前途未卜。

再加上孫可望竊據湖南,斷了清軍的後路。

眼下驕不驕兵的不如士氣重要。

“王爺說得對!我大清十六萬大軍南下雲貴,現在雖然多有折損,吳三桂又首鼠兩端!”

“可我軍之兵仍然在十萬以上!”

“孫可望縱使拉起了十萬大軍北上湖廣,可區區一年時間,他手底下的兵馬大多為新兵!”

“剩下的又是岔路口和交水之戰後的殘兵敗將!”

“以我大清的十幾萬之眾,區區十萬雜兵,何足掛齒!”杜蘭大喝出聲,鼓舞士氣。

清廷原本就集中了十萬兵馬在貴州,多尼又帶著八位固山額真,六萬以上的兵馬前來增援。

這使得清軍的兵力增加到了十六萬以上。

雖然磨盤山一戰,損失慘重,可其餘戰事卻損失輕微。

算下來清軍戰死者不過兩萬餘人。

扣除吳三桂的兵馬,多尼手中的兵力還在十萬以上。

雖然其中有不少帶傷之人,可是清軍一路南下。

也是收編了不少南明和土司的兵馬。

在北盤江之前,吳三桂就收編了遵義守將郭李愛等南明二線部隊萬餘人。

羅托、趙布泰也各有收獲。

北盤江之後,清軍在黔西和雲南,更是收編了大批南明的潰兵。

總的來說,現在在貴州,清軍有十三萬人左右,除了十萬出頭的原清軍外。

還有兩萬多的南明降兵和土司兵馬。

在多尼等人看來,他們手中的兵力,比孫可望要雄厚很多。

這顯然是優勢在我!

“諸將請看!”統一了眾將的意見後,多尼大手一揮,指向了國主府內,懸掛的巨大湖廣地圖。

“我軍必奪湖廣,孫可望此人雖不是我們的對手!可我軍糧草難以久持!”

“必須要速戰速決!不知諸位對我軍奪回湖廣,有什麼建議!”多尼指著湖廣地圖道。

他本人掛帥之時,隻有二十三歲,根本沒有任何的戰陣經驗。

雖然經過了一年的征戰,多尼成長了很多。

但終究還是要采集諸將的建議的。

巴思漢等人看著湖廣地圖思索了起來。

從滇黔大道抵達貴陽後,再向東,那便能直接達到黔東的鎮遠、思州等地。

而沿著這條大路出貴州後,則會抵達湖廣的沅州。

沅州是湘西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這一帶是湖廣官道的彙集地。

從沅州北上,便有官道和沅江水道直通辰州。

抵達辰州,既可以順江而下,進入常德,也可以走官道北上。

經過永定、慈利、石門,抵達鬆滋,聯通荊州。

從沅州沿著官道南下,則可以進入靖州,經過通道、懷遠、融縣,抵達廣西柳州。

從沅州東進,便可以直抵湖南的核心地區。

在沅州有兩條官道可以東進。

第一條,就是途徑鎮寧、新化,從寶慶府北部進入長沙府內,走湘鄉、湘潭,直趨長沙。

第二條,則是經過黔陽、洞口、抵達武岡,再從武岡出紫陽關到寶慶,然後抵達衡陽,北上長沙。

從貴州、湘西進入湖南腹心的兩條官道,都經過寶慶府。

這也是寶慶在明清拉鋸時期,出境率這麼高的原因。

岔路口之戰,便是發生在寶慶府境內。

“王爺!”巴思漢開口道:“雲貴無法為我軍供糧!”

“要是出貴州後,從沅州北上辰州,再抵達鬆滋,進入荊州。”

“這條路山區眾多,土司和賊寇密集,即便抵達了長江和洞庭湖附近的平原。”

“可常德、石首、鬆滋等府縣皆為賊占!”

“根據偏沅巡撫袁廓宇從湘西傳回來的消息,闖賊和西賊已經在常德會師!”

“就連荊州在不在朝廷的手中還不好說。”

“若是荊州失守,我軍被阻斷在了長江邊上,隻怕事態就不妙了!”

多尼和羅可鐸聞言點了點頭。

如果走這條路的話,路徑的地區大多是湘西的山區。

明軍和敗兵和土司就不用提了,反正不是清軍的對手。

可山區路非但不好走,而且最關鍵的是窮!

等到時候要是清軍出了什麼問題,連搶都沒地方搶去!

在山溝溝裡,那能弄出十幾萬人所需要的物資!

“巴思漢,你繼續說下去。”

“王爺。”巴思漢繼續道:“即便荊州在朝廷的手中,長江也渡過了。”

“可如此一來,湖南腹地仍舊掌握在孫可望的手中!”

“我軍的十幾萬人馬來湖南可不是為了從雲貴逃跑的,而是要為朝廷收複湖南,摘下孫可望腦袋的!”

多尼等人聞言點了點頭。

就算走北上的道路,一路上安全的抵達了荊州又能如何?

雖然保住了咱大清的十幾萬人馬。

可湖南卻丟了,就算要著手收複,那時候夏天也來了,滿蒙兵本就征戰了一年,夏季一來就彆想著立馬再戰了。

等大軍休整幾個月,的確是可以收複湖南了。

但到了那個時候,也該到了追坐磨盤山敗績的時候了。

一旦不與孫可望決戰,那麼多尼等人連再打一次岔路口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走湘西北上,進入荊州的計劃,前途未卜,就算成功了,也隻能保住咱大清的兵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