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不僅困難更多,而且還有孫可望的主力在虎視眈眈!
顯然是非常不妙。
多尼思索了一番後,長歎了一口氣。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北上常德是大軍脫困的最好選擇。”
“隻是……”
“王爺,這是什麼?”巴思漢詢問道。
“隻是我等統率十幾萬兵馬前來湖南,原本是打算陣斬孫可望,殲滅其主力。”
“可是不過短短時日,我等卻不得不為保全兵馬而犯愁了!”
多尼苦笑道:“就算我軍北上常德脫離了險境,為大清保存了十萬大軍。”
“可我等也必定前途未卜了。”
清軍眾將聞言都沉默不語,一股悲傷之情迅速蔓延。
他們本就身負磨盤山之敗,現在非但將功補過不成,反而要為大軍生機發愁。
現在就算保存了大軍,他們的罪責也難逃了。
“王爺,事到如今,孫賊彪悍,我等若能全師而返已經是大清的幸運了。”
巴思漢歎氣道:“現在再想其他也是無用,帶著兵馬殺出湖南吧,就算我等會被革職問罪,但要是能夠保住大軍,也算不會淪為大清的罪人。”
此言一出,八旗眾將都低頭不語,事到如今,他們已經沒有其他路走了。
就算被革職問罪,也好過在湖南葬身掉這支大軍。
“傳令下去,大軍好好休息兩天,暗中準備北上之事。”
“再勒令偏沅巡撫袁廓宇,讓他速速準備,將沅州一帶的物資發往辰州,以供大軍之需!”
“同時,再令他收羅辰沅一帶的船隻,為大軍做好渡江的準備。”
多尼疲憊地揮了揮手,下達了自己的命令。
八旗諸將都沉重無比,退出了大帳。
而綠營將領的心思卻各異。
“大哥,我對不起你啊!是我鬼迷心竅,竟然投了韃子!”
譚詣握緊了自己的拳頭,後悔不已。
在重慶之役時,由於北盤江戰敗,他對局勢已經感到了絕望。
於是便意欲率眾降清,為此還害死了他的大哥譚文。
那曾想降了清之後,他才驟然發現,此時的滿清似乎局勢並不好。
要是早知道孫可望已經占了湖南,抄了多尼的後路。
譚詣哪裡會拋棄了堅持了十幾年的抗清事業,害死自己大哥,剃了自己的發啊!
四九年入國軍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堅持了十幾年,等到走出那一步的時候,才發現竟然是四九年!
此時的譚詣,悔得連腸子都青了。
“三弟。”一雙大手拍在了譚詣的肩膀上。
“二哥!”譚詣牙齒一咬,心中苦澀不已。
“事已至此,走一步看一步吧,若是滿清是秋後的螞蚱,我等兄弟割了多尼的首級再反正便是。”
譚宏低語道:“畢竟我等二人雖然降了韃子,可是天下之人降了韃子的又有多少?”
“不要說其他人,王輔臣先為義軍,後跟了薑瓖,再投了闖王,又降而複叛,擁立朱鼎珊為主,在大同反順。”
“等滿洲兵一來,又剃發降清,向韃子表忠心,幾年後又隨薑瓖在大同反正,舉兵反清。”
“大同城陷後,又跟了阿濟格在北京威風八麵,等阿濟格死了,他又投了濟爾哈朗。”
“我等兄弟為明臣數十年,從未有過變節。”
“縱使現在因為一念之差投了韃子,但也是遠強於王輔臣之流的。”
“若時機已到,我等去投孫可望他必不會為難我等!”
譚詣聞言雙眼一亮。
“二哥,好!大哥雖然死在了莪的手裡,但那也是韃子逼得!”
“等時機一到,三弟和二哥聯手,多殺幾個韃子為大哥報仇!”
譚詣對殺了譚文的事情一直都耿耿於懷,畢竟幾十年的兄弟了。
多少風雨都在三兄弟的相互扶持之下渡過了,可最後卻因為一念之差而害得自己大哥慘死。
既然譚詣心中有愧,又不願意歸咎於自己,自裁向譚文謝罪。
那麼也就隻能把這一切歸咎於滿清,以獲得心理上的安慰了。
“要是我等能夠相助孫可望殲滅滿清主力,再恢複漢家江山,大哥的在天之靈若是在九泉下有知,必會原諒我們二人!”譚宏鄭重道。
“對!大哥一向想殺光韃虜,若是有機會,我必用韃子的首級來向大哥謝罪!”譚詣堅定道。
多尼等人決定北上常德,殺出重圍。
一時間寶慶府內呈現了一片詭異的氣氛。
清軍在緊鑼旗鼓的準備跑路,而孫可望此時卻生出了決戰之心!
“順軍南下了!”寶慶城內,孫可望瞪大了雙眼。
“國主!千真萬確!”張虎拱手道:“李來亨等人戴白巾,穿白衣,發誓為闖王報仇!”
“現在常德一帶的諸路人馬已經悉數南下,數萬可戰之兵不出五日,必能抵達寶慶!”
“好!”孫可望一拍大腿。
“順軍肯南下,兩家合力,披甲戰兵足有二十萬以上!是多尼的近乎一倍!”
“此戰,我軍必勝,孤再也沒有什麼憂慮的了!”
西順兩家合力,一旦順軍抵達寶慶,那麼寶慶地區的形勢將急轉直下!
總共擁有二十萬以上披甲戰兵的孫可望一方,直接可以鎖定勝局。
此時的大西、大順、大清三家,就像是昔日山海關大戰時的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一樣。
孫可望是多爾袞,擁兵近十五萬。
多尼是李自成,擁兵十二萬。
李來亨是吳三桂,擁兵五萬。
雖然由於孫可望麾下新兵眾多,或許戰力根本達不成多爾袞對李自成的壓製。
但即便是這樣,孫可望和李來亨聯手,寶慶的形勢也幾乎和山海關時無異了。
“張勝,從即日起,你率騎兵日夜挑釁!”
“是!”張勝連忙拱手。
“眾將聽令!”
“末將在。”一眾大將拱手。
“全軍準備,待順軍一至,合我兩家二十萬精兵,孤要在此地一舉殲滅多尼!洗我岔路口之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