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尼的一聲令下,大批哨騎迅速向北增援。
從幾天前清軍的哨騎就已經向北搜尋了,而現在為了確保萬一,多尼又增添了人手。
緊接著大批清軍蜂擁出營,排兵布陣,準備和孫可望進行決戰。
“王爺,此戰末將請為先鋒!”趙布泰咬牙拱手道。
“好!若是順賊未至,那麼我軍就一鼓作氣,先擊破了孫可望!”
“若是順賊將至,那麼……”多尼眉頭緊鎖,思索不已。
“王爺,事到如今,我等唯一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才可為大清扭轉戰局啊!”固山額真卓羅歎氣道。
此言一出,八旗諸將紛紛點頭。
無論是在什麼時候軍事都會受到經濟和政治等因素影響。
順軍發動懷慶戰役,致使兩路清軍全被吸引到了自己身上,陝北和潼關兩麵受敵。
這一向為人所詬病。
要不是如此,多鐸南下,李自成隻需要麵對阿濟格一路兵馬。
就他那八萬人,包圍延安和榆林後,隻剩下了三萬餘人。
要是沒有懷慶,這三萬多人一頭撞上李自成十萬以上的主力。
這畫麵不要簡直不要太美。
可是這是上帝視角。
從當時李自成的角度來看,他不知道清軍兵分兩路,而大順軍之前連戰連敗,士氣低落。
要是再不打一個勝仗鼓舞士氣,隻怕西北地區的人心就散了,人人都覺得咱大順不行了。
所以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李自成在懷慶A了過去,然後……就涼了。
而現在,在寶慶一帶八旗諸將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甚至不少人覺得即便大順軍也到了。
也應該和孫可望進行決戰,這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已。
多尼聞言咬了咬牙,無論如何他都得打一仗。
他是多鐸之子,而多爾袞兄弟一向不為順治所喜。
他之所以能夠統兵南下,那是因為八旗王公中已經無人可用了。
濟度敗於鄭成功之手,讓他帶兵南下,咱大清不放心。
原本安親王嶽樂是最好的人選,可是嶽樂一向被順治看重,甚至有傳言順治有意立他為皇儲。
這要是嶽樂南下獲取了戰功,孝莊為了自己的孫子們哪裡能放心啊!
所以最後隻能讓多尼和羅可鐸南下了。
而現在磨盤山已敗,自己要是龜縮不戰,雲貴根本無法久持。
到最後就隻能帶著滿蒙子弟殺馬為食穿過四川的千裡無人區回到陝甘了。
真要是這樣,一向不被順治所喜的他下場會怎麼樣,可想而知!
要知道就連何洛會這種戰功赫赫的固山額真順治說殺就殺!說淩遲就淩遲。
隻怕到時候幽禁而死都是自己最好的結局了!
所以無論如何,反正是這麼個下場,不拚是死,拚的話說不定還能擊敗孫可望搏一條生路!
既然如此多尼也就隻能拚了!
“好!西賊和順賊都是我大清的手下敗將,縱使二賊合力我等又有何懼?”
多尼大喝道:“今日我等便在寶慶和賊寇決一死戰,為我大清建立不世之功!”
“王爺英明!”
八旗諸將齊聲高喝,一個個鬥誌昂揚。
鼓——
沉重的鼓聲響起,十萬清軍出營列陣,隻留下了萬餘老弱兵守營。
而在大營之前,龍驤、虎賁、鷹揚、豹韜、先登、陷陣、前鋒、掃寇、擋寇、滅虜,十大步兵鎮嚴陣以待,聲勢震動。
以四大親衛鎮為中堅,前軍三鎮為右翼,掃寇、蕩寇、滅虜三鎮為左翼。
誅虜鎮留守大營,驍騎鎮和驃騎鎮後列休息。
鐵騎鎮圍繞在孫可望的龍旗周圍,四大營的騎兵向前騷擾。
整整十四萬以上的披甲戰兵嚴陣以待。
雙方二十五萬以上的兵力在資江以西的這片稍微開闊的地帶展開了這個時代巔峰對決。
“洪承疇鬆錦之戰時號稱八大總兵,十三萬大軍,可是其中真正披甲的卻不知道有多少。”
“李自成的潼關大戰十萬以上的順軍披甲對決八萬清軍,岔路口之戰孤的十萬駕前對決屯齊的八萬清軍。”
“北盤江一戰,李定國以十萬西營將士對決多尼的主力。”
孫可望舉著望遠鏡沉聲道:“可是這四場大戰,我們漢人都敗得稀裡糊塗的。”
“鬆錦大戰時,洪承疇後路被斷,十三萬明軍自行潰散,潼關之戰,李自成和多鐸鏖戰不休卻因後路威脅不得不倉皇撤退。”
“岔路口之戰,孤不願意拚光老本為他人做嫁衣,打得虎頭蛇尾。”
“北盤江之戰,永曆朝廷在家門口連軍糧都供應不上,導致我西營的十萬將士自行嘩散!”
“冤!除了鬆錦,每一場大戰孤都覺得輸得冤!”
鬆錦大戰十三萬明軍對決十一萬清軍,除了一開始壓製了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四萬清軍外,當皇太極趕來的時候明軍就已經沒有勝算了。
除此之外,其他的三場決戰都挺冤的。
當懷慶之戰打響後,清軍兩路兵一路逼陝北,一路逼潼關。
原本順軍有時間差可以打,因為多鐸的南路軍是臨時改道,按照原本的時間阿濟格應該先到半個多月。
而一旦如此,李自成十萬以上的主力配合李過和高一功的四萬兵馬主動出擊。
在開闊的陝北是有希望在短時間擊敗阿濟格的。
但是阿濟格逗留蒙古,勒索馬匹遷延二十餘日。
李自成不得不先急行軍去潼關解決多鐸。
可在潼關,李自成非但不能和李過、高一功合兵一處。
而且在潼關拿一帶的狹窄地勢上,多鐸擺出一個烏龜陣,讓李自成和現在的多尼一樣,根本無從下嘴。
可以說當決戰在潼關打響的時候,李自成就已經失敗了。
所以說李闖王自從進了北京城後運氣真的是背。
先是吳三桂開關,然後懷慶,再是潼關,最後在九宮山莫名其妙死了。
至於岔路口和北盤江自然就不用多說了,總之清軍贏得稀裡糊塗。
而現在這一切的因素都不會在寶慶上演了。
“國主多慮啊,現在不是岔路口,更不是北盤江!”張虎開口道:
“我十幾萬大軍兵強馬壯,糧餉充足,又無人能夠坐收漁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