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孫國主取得了寶慶大捷,但岔路口和交水兩次的失敗,仍舊讓吳三桂相信論打仗孫可望不如他。
但一個能在雲南拉起二十萬大軍的人,如果不是內部有問題的話。
孫國主的戰陣缺陷完全可以通過內政來彌補。
吳三桂有信心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擊敗孫可望。
但若是同樣給雙方一省之地,吳三桂拉起十萬人估計都得竭澤而漁了,而孫國主卻能拉起二十萬。
這十萬人打二十萬人,吳三桂的心裡覺得還是自己差了孫可望那麼一點,打不過。
“王爺,既然如此,連孫可望都降服不了李定國和白文選,此二人又如何能心甘情願地為王爺賣命啊!”吳國貴語重心長道。
吳三桂聞言雙眼陡然睜大,心中猛然反應了過來。
是呀,李定國和白文選二人的確有本事,可越有本事的人就越不容易駕馭啊!
想那孫可望,既是李定國的大哥,又是白文選的國主。
可是到最後李白二人又如何?
就連孫可望都駕馭不了二人,自己這個平西王憑什麼駕馭?
難不成要靠自己開關的功績不成?
“王爺,吳將軍說得對,昔日孫可望以雲南為基業,一時間聲勢滔天。”
“可就算是這樣,李定國和白文選仍舊不服他。”
“要是王爺收攏二人,隻怕安龍和交水之禍就不遠矣!”汪士榮沉聲道。
“不錯。”郭壯圖也開口道:“若是隻有白文選一人還好。”
“但李定國此人素有威望,不僅在西營降兵中地位超凡,更是天下複明義士中兩蹶名王的第一人!”
“他日若是他又像昔日一樣,找到了機會想要從王爺手中奪取永曆。”
“那麼吳子聖、馬寶等人又該如何抉擇?”
“難道王爺認為他們這些人會心甘情願地為了王爺打江山嗎?”
“這些降兵降將昔日都不願意為孫可望打江山,以後又如何願意給王爺打江山啊!”
“王爺想要借助李白二人的能力和威望成就大業,隻怕到時候反倒是弄巧成拙,讓自己變成第二個孫可望!”
一時間吳三桂的親信們紛紛開口,都不讚同招降李定國和白文選二人。
而吳三桂也是連冷汗都下來了。
他一時想當然,竟然想要收服李定國和白文選。
此二人就算他借著明朝的旗號,打著永曆的旗幟,暫時令李白臣服又能如何?
論地位、論資曆、論能力、論名聲,在西營中他比得過孫可望嗎?
李定國連孫可望這個大哥都不服,會服自己這個開關之人嗎?
還有白文選,孫可望對他可謂是仁至義儘。
一個叛而複降,降而複叛之人,孫國主都那樣了。
交水之中白文選仍舊倒戈一擊站在了李定國的那一邊,差點把孫可望給直接搞死。
一旦李定國搞事,自己憑什麼讓白文選站在自己這一邊?
等李定國又打出了接駕的旗幟,隻怕又是一次安龍之事的重演啊!
“幸得諸位提醒,否則本王險些釀成大禍啊!”吳三桂長歎了一口氣,擦了一把冷汗。
李定國這種心高氣傲,不甘為人下之人,是萬萬不能降服的。
否則以他的能力和聲望,搞不下自己收攏的數萬西營兵馬就要全亂了。
“王爺所言極是,我軍接出永曆後直接返回雲南進行北伐就是了。”
“至於李定國和白文選,就讓他們在這雨林之中自生自滅。”吳國貴拱手道。
“沒錯,李定國的威望太高了,縱使不少西營兵馬已經對他離心,但在天下複明義士心中他的聲望卻依舊如日中天。”
“王爺若是殺之,隻怕會影響吳子聖、馬寶等人,又令天下人不滿。”
汪士榮侃侃而談道:“再加上李白二人尚有兵馬,我軍又沒時間陪他們在雨林中周旋。”
“所以接出永曆,再派一支兵馬守住雲南邊境就可,他們二人是死是活就和我們沒關係了。”
“待王爺攻占北京,奪取天下後,再來議論李白之事。”
吳三桂點了點頭,道:“不錯,孤就應該如此,現在時不我待,我軍當迅速接出永曆,而後返回雲南進行北伐。”
“李白的孤軍和天下相比,不值一提,本王犯不著在這裡和他們兜圈子。”
吳三桂主意已定,浩浩蕩蕩地兵馬繼續南下,逼迫得李定國和白文選不得不放棄對阿瓦的圍攻,撤兵遠去。
三日後,吳軍兵臨城下。
要求緬王莽達喇交出永曆。
然而在這個大勢所趨的局勢下,這位被永曆朝廷恨得牙牙癢的緬甸國王卻不願意交出永曆。
他的理由是緬甸是大明的藩屬,永曆在法理上是緬甸宗主國的皇帝。
如今落難到此,要是將他交給吳三桂處死,那豈不是令緬甸陷入了不仁不義的地步?
所以即便吳三桂打著大清國的旗號,恫嚇住了緬甸群臣。
但是這位有原則的國王仍舊不願意交出永曆,正如他在曆史上的選擇一樣。
可是大勢之下,縱使莽達喇身為國王那又如何?
緬甸群臣在苦勸之後,攝於吳三桂的兵威紛紛生出了彆樣的心思。
既然勸不動國王,又害怕自己被連累而死,所以就隻能換了一個國王了。
公元1659年九月,莽白在阿瓦各大勢力的支持下,發動了宮廷政變。
殺了自己的哥哥蠻達喇,並兄友弟恭地斬草除根,將莽達喇一家全數處死,不留後患。
在做完這一切後,他派三千兵馬,包圍了永曆住所。
直接按照吳三桂的名單,除了沐天波五人外,儘數殺死南明群臣,擄掠他們的家眷。
在混亂中,沐天波悲憤交加,不顧緬甸人阻攔,強行奪刀連殺緬兵九人。
最終被緬甸人誤殺而死。
總兵王啟隆、魏豹、王升抓起柴棒還擊,也打死了幾名緬兵。
最終吳三桂的名單上,隻活下了一個護衛總兵鄧凱。
永曆帝在變故當中,試圖上吊而死,保全體麵。
但是到了最後一刻卻始終不敢動手,最終隻得以要侍奉太後的名義苟活了下來。
九月十五日,吳三桂經過三個多月的跋涉後,終於獲得了永曆。
他帶著七萬餘兵馬迅速北上,準備回到雲南進行北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