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馮雙禮:想投降?早乾嘛去了?(2 / 2)

既然如此,那還是把張朝璘殺了,震懾那些牆頭草了。

反正孫國主對這些鐵杆漢奸也沒什麼好印象,況且以他老人家如今的實力,就算滿清督撫的全力抵抗也無濟於事。

所以對付這些惡貫滿盈的鐵杆漢奸們,能出多少重拳就出多少重拳。

等一統天下後,再搞上一場大清洗。

免得到時候除惡務儘,讓這些人的後代們給他們翻了案。

“王爺說得對,對於這種鐵杆漢奸,既然他抵抗到了最後,那就送他們去陰曹地府跟那些死了的韃子見麵吧!”張虎陰森森地一笑,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不錯,本王正有此意!”馮雙禮大喝一聲。

“來人啊,把張朝璘和他的親信們拖下去,淩遲處死,挫骨揚灰!”

“王爺饒命,王爺饒命,王爺饒命啊!”一眾親信麵如死灰,嚇得屁滾尿流,連忙求饒。

“馮雙禮,他日你必會自食惡果!”張朝璘怒罵一聲,嚎啕大哭了起來。

他恨,他悔,他不甘啊!

他恨孫可望,他恨馮雙禮,但是他最恨董衛國啊!

要不是遇上了孫國主這個天殺的,他張朝璘怎會如此?

這也就罷,要不是董衛國這個無恥之人,竟然叛變了大清。

他張朝璘又怎會沒有投降的資格,活命的希望?

除此之外,張朝璘也悔了。

要是早點想清關節,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

他又怎麼會後發而被人製,成為了董衛國的前程。

最後他不甘了,他堂堂的江西巡撫,一省大員,又不是執意要給滿清陪葬。

怎麼能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呢?

“天意,天意,這是天意啊!”張朝璘突然大笑了起來,笑聲中儘是悲涼。

幾名衛士拉起了他,把這位督撫大員拖出了大堂。

當天下午,在夕陽中,張朝璘被淩遲處死。

第二天,馮雙禮和張虎經過商議後。

決定由他親自帶主力繼續西上,和鄭國的後軍在武昌會師,全力打通至關重要的長江航道。

將孫國主的統治區連成一片。

而張虎則率軍南下鄱陽湖,以投誠綠營兵為輔,攻占南昌,隨後收取江西全境。

繼而西連湖南,南接廣東,擴大大西軍的戰略縱使。

與此同時,馮雙禮還令總兵李順帶領一協精兵從九江北上,收編英霍山區的各大山寨,理順長江航道兩岸。

從十月開始,五鎮駕前軍兵分三分三路,開始以九江為基地,西進、北上、南下,迅速擴大占領區。

馮雙禮帶了四鎮兵馬到安慶,而張虎原本在安慶是有兩鎮兵馬的。

可是安慶事關重大,又接連皖南和皖北。

所以西征軍隻有五鎮兵馬。

可是就是區區五鎮兵馬,長江兩岸和江西大地的清軍在他們的麵前都沒有抵抗之力。

馮雙禮帶著兩個半鎮的兵力,自九江水路並進,瑞昌、富池鎮、廣濟縣等地紛紛落入他的手中。

十月十七日,馮雙禮抵達黃州府,黃州知府不願意為滿清陪葬,舉城來降。

五天後馮雙禮抵達武昌,和圍城的鄭國、王愛秀、譚弘、譚詣等人會師,全麵打通了長江航道。

隻是美中不足的是,武昌的達素依舊在堅守之中。

長江航道始終還存在著這顆釘子,不過好在達素的武昌水師已經被孫國主的神風特工給滅了。

所以即便有武昌這座據點,沒有水師的達素也無法阻止大西軍利用長江航道運兵運糧運物資。

長江航道是整個南方的大動脈。

昔日南宋就是因為襄陽失守,江漢落入蒙元的手中,致使長江航道被截斷。

巴蜀和江南首尾不通造成了戰略上的大劣勢並最終導致滅了。

而太平天國在楊秀清的組織下,拿下了南京。

並且利用長江航道,在東起上海,西起武昌的水道頻繁地運兵運糧。

這才能夠屢次以優勢兵力接連大勝。

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這些天國兵團正是靠著長江航道,才能屢次合二為一,掌握戰略優勢。

待湘軍水師一起,長江航道不能為太平軍所用。

太平天國的悲劇就已經注定了。

武昌、九江、安慶這些重鎮無不是因為水道不通,致使無兵無援而失守了。

而製水權一失,長江非但無法作為助力反而成為了天國將士的天塹。

李秀成的二十萬大軍就是在北渡長江的時候被湘軍水師突襲,首尾不能兼顧,而受到重創的。

如今這條南方最重要的大動脈被駕前軍打通。

利用這條黃金水道,孫國主終於可以如臂驅使般操控分布在各地的數十萬大軍了。

當然為了能夠清除掉武昌這顆釘子,馮雙禮還得指揮武昌攻城戰,徹底清除掉長江航道上清軍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最後一顆釘子。

在西上取掉良好戰果的同時,總兵李順帶著麾下的標營以及一協人馬共計六千人北上英霍山區。

李順是關有才的親信,曆史他跟著關有才站隊孫國主,並最終被李定國擒拿。

和王顯明,李定,張文明等關有才親信一起被獻俘於昆明,關有才淩遲,而他們四人被斬首。

在現在雖然孫國主竭儘全力,從滇西死地救回了這些忠義將士。

但是在寶慶之戰後,關有才、王顯明、李定、張文明皆戰死。

掃寇鎮為了救援孫可望不惜散開方陣,在清軍騎兵的屠殺下幾乎全軍覆滅。

大戰之後作為掃寇鎮僅存的高級將領,李順順理成章地升任總兵。

隻不過由於掃寇鎮損失太大,必須要進行重建。

而先登鎮總兵在激戰中重傷,兩員副將也受傷不輕需要療養。

所以李順被調入馮雙禮的前軍,擔任了先登鎮的總兵。

如今他升任不久,又正值孫國主登基前夕,所以自然乾勁十足。

自十月從九江北上後,他帶著六千精兵一路急行,迅速抵達英霍山區。

英霍山區一向是革命的聖地,始終保留著革命的傳統。

這裡不僅民風彪悍,而是還有大批義軍潛藏於此堅持抗清。

隻不過正如後世,由於支持革命被還鄉團屠了四次後,英霍山區的老百姓徹底死了心。

在第五次革命的隊伍到來時,紛紛劃清界限一般,

此時的英霍山區已經堅持抗清十幾年了,在清軍的圍剿下很多人都已經徹底地放棄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