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投降輸一半,那麼夏國相、王屏藩等人自然是不惜一戰的。
永鎮一省既是吳三桂的底線,也是整個吳藩的底線。
若不是割據一地作威作福,那麼不隻是周王,他麾下的驕兵悍將也絕不答應。
說到底權勢一旦掌握了,便難以接受了。
在軍閥和寓公之間多少人寧願一死也要拚死一搏啊。
西安之後外出留學的那位,為了重掌權勢都寧願回國送死了。
而吳藩現在按照孫可望的條件隻能全員充做寓公或者被放逐天外。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麼好說的,開戰吧!
可是吳藩的武將紛紛要求開戰,郭壯圖、方光琛等文臣卻憂慮無比。
“王爺,你要慎重啊。”
“我軍的二十萬大軍中有一半都是孫可望的舊部!”
“更何況滿清已為孫可望所滅,放眼天下其威望無人能比。”
“一旦開戰,非但我等死無葬身之地,就連王爺也隻怕恐有不測啊!”郭壯圖等人連忙道。
此言一出,吳三桂的臉色直接綠了。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那麼所謂的二十萬雄兵是什麼結構。
隻是孫可望的給出的條件毫無誠意啊!
昔日李定國以三萬晉兵而禦二十萬秦兵。
而今他吳三桂以三萬老本而禦十幾萬降兵。
稍有不慎,那就是北盤江之戰李定國麾下兵馬死散的下場。
而他吳三桂甚至還不如李定國。
因為那時候李定國手握抗清大義。
而現在吳三桂卻要帶著這些降兵去對砍聲望如日中天的孫可望!
一時間吳三桂陷入了兩難之地。
既不願意委委屈屈地投降,又不願意倉促和孫可望對抗,最終令自己滿盤皆輸!
“王爺,馬寶等西營降兵降將或許不願意再和孫可望開戰。”
“但是讓他們去打大順軍卻未嘗不可。”
“孫可望之所以給出這樣的條件,無非就是覺得我吳藩的二十萬大軍不堪一擊。”
“既然如此,王爺可率主力南下洛陽,和李來亨展開決戰。”
“若是勝了,我軍將士氣大振,打出我吳藩的威風出來。”
“若是敗了,等到那時再和孫可望談判也不遲。”
大將吳國貴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方案。
現在吳藩為孫可望所輕,既然如此那就打出統戰價值來。
這一套他們這些人十幾年前就沒明白了。
吳三桂為什麼位居漢王之首?
關寧軍中的老將祖大壽為何能在降而複叛之後被滿清所容忍?
還不是二人在滿清麵前打出了統戰價值!
若非祖大壽的部隊多次和滿清小規模野戰取勝。
若非吳三桂在夾馬山、鬆錦、寧遠多次打得清軍鼻青臉腫。
關寧軍這前後期的兩位大佬能在滿清哪裡撈著這種待遇嗎?
在吳國貴看來,滿清如此,孫可望也是如此!
隻要吳軍能夠在洛陽打出一個大勝,打出自己的統戰價值出來。
不愁孫可望不退步!
不求吳藩不能永鎮一地!
“好!國貴你真乃本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
吳三桂聞言大喜過望道:“本王這就親自領兵,殺雞儆猴,定叫孫可望知我厲害!”
在和談破裂後,吳三桂立馬著手部署。
他令大將王屏藩、吳之茂統兵四萬守陝北。
又令吳國貴帶兵三萬鎮守太原重鎮。
同時讓夏國相帶兵一萬駐紮平陽,接應各軍。
在做完這一切後,他自領馬步兵七萬人,督馬寶、祁三升、楊武、高承恩等將進抵懷慶
準備渡過黃河和胡國柱在洛陽的四萬人會師聯手擊破李來亨的大軍。
十月二十五日,吳軍前鋒抵達黃河開始搜羅船隻,編織木筏,搭設浮橋。
為大軍的渡過做好準備。
而大順軍的哨騎也立刻偵察到了這一情況。
李來亨不敢大意。
立刻派遣郝搖旗所部在黃河南岸布防,劫殺吳軍的小規模渡河部隊。
同時派人火速前往開封向馮雙禮求援。
又遣使向孫可望稟告。
“還一個三姓家奴,既然他來洛陽了,就彆回去了!”
“小老虎咱們有孫可望相助,必能一血山海關之恥!”
大帳之中,袁宗第等闖營老將紛紛開口,決戰在洛陽的吳三桂死戰了。
原本大順軍雖有十萬之眾,可是能披甲上陣者不過七萬餘。
而且自南陽戰敗後,大順軍老兵損失嚴重。
這七萬多戰兵中新兵眾多,戰力已經下滑。
同時麵對北岸的吳三桂主力以及洛陽的胡國柱軍。
大順軍在洛陽一帶死戰不退,戰敗的幾率非常大。
可是現在滿清已經滅了。
大順悲劇的兩大禍首已去其一。
麵對剩下的吳三桂李來亨等人又怎麼願意退呢?
更何況他們身後還有馮雙禮,更有孫可望!
滿清和吳三桂皆是大順軍的死敵。
為了消滅吳三桂,李來亨等人自然願意冒險死戰。
大順從來不缺敢死之人,不缺敢戰之人。
昔日李自成在時大順軍不是沒有和滿清死拚的實力,不是沒有和滿清死拚的決心,而是沒有和滿清死拚的意願。
所以這才造成了一係列大順悲歌。
而今李來亨這位李自成的繼承人,在天下一統的最後時刻。
為了報仇,為了大順軍的驕傲。
決定和吳三桂在洛陽進行最後的決戰了。
“我等大順兒郎既然接受了孫可望的爵位自當稱之為陛下!”
李來亨虎目一掃咬牙道:“我軍隻需要在洛陽一帶堅守幾日,馮雙禮的大軍便能前來增援。”
“等到那時便是我大順軍和吳三桂的決戰之日。”
“自滿清入關以來,我大順將士和家眷死難者數十萬。”
“就連先帝都命喪於此!”
“這筆血債有一半是滿清的,有一半是吳三桂的。”
“現在滿清已經滅了,而吳三桂身上的血債也到了該償還的時刻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