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裡,袁宗第和郝搖旗等人就連夜出發了。
而他們麾下的兵馬則儘數交給馮雙禮指揮。
“老袁,咱們把兵馬丟給了馮雙禮不會弄巧成拙吧?”
戰馬上,郝搖旗突然驚醒詢問道。
要是他們還手握兵馬,那無疑手中的資本還多一些。
可現在交出了兵馬,隻怕事情還會出現曲折。
“老郝,現在的孫可望不缺兵馬,也不缺地盤。”
“況且咱們的兩萬殘兵,和吳三桂的二十萬兵馬相比如何?”
“如果孫可望單從利益出發,招撫吳三桂和為我大順報仇之間相比。”
“是咱們的幾萬殘兵難吞並,還是吳三桂的二十萬雄兵好打?”
“是咱們的荊襄之地好拿下,還是吳三桂的五省之地好拿下?”
袁宗第緩緩道:“孫可望也是咱們這些老兄弟從八大王哪裡看著長大的了。”
“他早年為八大王屢次舍命斷後,之後八大王糊塗了,他依舊帶著兄弟們死命保八大王的江山。”
“後麵白文選勾結李定國謀取了雲南,他又放過了白文選。”
“如果說他不殺白文選是忌憚白文選在西營中的地位和資曆,可他在交水之戰前,又恢複了白文選的兵權,讓他擔任征逆招討大將軍又是怎麼回事?”
“孫可望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對西營之人如此,對咱們這些幫過他的闖營老前輩也是如此。”
“若是不然,他為何屢次資助我們糧餉和大炮,意圖早日滅了韃子。”
“而不是對我闖營多加防範呢?”
“他為了族滅滿清,甚至讓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在北直獵了整整一個月的滿人。”
“對付這樣重感情的心誠之人,咱們就應該以誠心待之。”
“要是咱們擁兵自重,這才真正的弄巧成拙,反而會惹得孫可望反感,弄巧成拙啊!”
郝搖旗聞言也是點了點頭。
這個時間上並不是沒有純粹的人。
他昔日追隨的闖王便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永不屈服的人。
而孫可望屠滿能夠屠成這樣,絲毫不計較自己利益得失。
這無疑讓郝搖旗覺得袁宗第說得在理。
很快,馮雙禮的奏折跟隨著郝搖旗以及袁宗第一起上路。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兩位老帥的身體卻是吃不消了。
與此同時,通過八百裡加急。
李來亨身死之後率先送入了北京。
“李來亨死了……”
皇宮之中,孫可望看到馮雙禮的奏折後整個人都沉默了起來。
李來亨這位華夏的英雄,沒死在滿清包圍的茅麓山上。
卻死在了吳周攻擊的雙龍山上了。
自己嘔心瀝血,慘淡經營,終於推翻了滿清。
然而李來亨反而早死了整整四年!
“傳朕的旨意,召集京城所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前來。”
“孤要滅吳!”孫可望長歎了一口氣,緩緩開口。
馮雙禮在奏折中已經將事情都說清楚了。
李來亨在兵敗之際,不願意撤退。
所以保住玉石俱焚的決心想要拉吳三桂陪葬。
他這一死,闖營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而他在雙龍山的悲壯一舉,也更是給自己這個皇帝上了一個難題。
他以身死和昔日的情誼為碼,想要請自己滅吳。
還給諸位大順先烈報仇。
既然如此,那麼孫可望也不想讓這位英雄死不瞑目。
所以便順水推舟,順了他的心願啊。
很快一名名文臣武將都前來皇宮。
“陛下,你要為李來亨之死滅吳?”歐陽直等文臣皺眉道。
“怎麼?朕此舉有什麼不妥嗎?”孫可望反問道。
“稟陛下,天下之事,怎可因一人之死而改變呢?”
歐陽直拱手道:“吳三桂還有二十萬兵馬,陛下的本意是想要讓他們為王師前驅,掃蕩西土。”
“可若是昭告天下,行滅吳之舉,隻怕吳三桂必然全力反抗。”
“況且以李來亨之死為理由,也容易讓馬唯興等人人人自危,增大我軍一統天下難度。”
“等到那時,因李來亨一人之死,我軍就要死傷動輒萬計。”
“更會塗炭生靈百萬。”
“微臣覺得,此舉還是有些不妥。”
此言一出,一眾文臣紛紛點頭。
孫可望因李來亨之死而逼著吳三桂狗急跳牆,魚死網破。
這無疑會折損大批兵馬,並且塗炭百萬百姓。
為李來亨一人如此,的確劃不來。
“什麼叫做因李來亨一人之死?”
孫可望冷冷道:“天下生靈,被吳三桂之流給害死的何止千萬?”
“如此漢奸,如不根除,以為後人之警。”
“那麼待三百年後,隻怕要塗炭的就不是百萬生靈,而後億萬萬漢人了!”
“的確,朕先前也不願意把吳三桂給逼上絕路。”
“可是此賊卻不顧朕的誠意,反而暴起發難,屠戮李來亨等數萬順軍!”
“既然如此,那麼朕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他所屠戮的數萬順軍,不僅是華夏之民,而且還是朕昔日在寶慶戰友!”
“若是沒有李來亨之助,孤在寶慶安能取得如此大勝?為我大秦奠定開國之基?”
“李來亨不同於其他人,他不是吳三桂和尚可喜,亦不是馬寶和馬唯興!”
“他是朕式微之人,為了天下萬民,肯不顧自己,甘願為朕做了嫁衣的華夏英雄!”
“這樣的人死了,這樣的一支軍隊被吳三桂給屠殺了。”
“在朕心裡,無異於被吳三桂屠戮了數萬雲貴老兄弟!”
“幾萬雲貴老兄弟死了,你們說朕能善了嗎?”
“若是你們覺得能善了,那他日你們這些老臣為人所害,那朕也覺得能善了!”
李來亨和大順軍昔日為了天下萬民,為了漢人江山。
甘願放棄私利為孫可望在寶慶打出了大秦的奠基之戰。
若不是有寶慶這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孫可望又如何順利地走到了今天?
李來亨和大順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始終無法左右天下大局。
為漢人驅逐滿清,恢複江山。
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
他們卻甘願擔任配角,為孫可望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天下之間,有幾個人沒有私心的?
孫可望岔路口,不願意拚光老本。
李定國廣西自立,又回師安龍,奪取雲南。
鄭成功機關算儘,最後隊友死完,他前往江南收割,直接被滿清一戰打成了傻逼。
李來亨能夠在寶慶甘為綠衣,用以襯托孫可望這朵紅花。
他和他麾下的大順嫡係,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一道璀璨的流星。
吳三桂殺了這些人,孫可望若是不加以嚴懲,以儆效尤。
那以後是不是豈不是漢奸當道,英雄流血又流淚?
前明之亡,亡就亡在認了蒙元為正統!沒有清洗掉漢奸。
這導致了三百年後,國風不正。
將領和士紳為了利益不惜賣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