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實際上的後宮之主,有些當局者迷了。
她覺得隻要將七公主教導的足夠厲害,文武雙全,就能夠與眾皇子們較量高下。
但其實,七公主早已出局,不在帝位的考慮名單上了。
真正有資格問鼎寶座的,隻有三位皇子。
一個是三皇子,他現在手握兵權,坐鎮北方邊關,隱約有不受控製的跡象。就連老皇帝都深深的忌憚。
雖說林宇至今沒有見過這位三皇子,但他早在天離國時,觀察天下大勢,就判斷出三皇子肯定是奪位的有力人選。
畢竟,不論是哪個,手握國家將近一半的軍隊,又在朝堂有不小勢力,得到眾多軍中將領的敬仰和支持,等於就有了掀桌子,自己上位的可能。
哪怕鹿死誰手不到最後還不知道,但三皇子如今已經占據了極大的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若是他對局麵有所不滿,大可以發動武力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而趙王更不用說,三皇子得到武將們的支持,趙王則是有陳輔支持,掌握了文官集團,還有大楚的人事權,財政權,還一直參與議政,深得老皇帝的寵愛。
要不是趙王的頭上還有個太子,以趙王當前的實力,放在彆的朝代,那妥妥是太子的配置了。
太子做不到的,他做得到。太子無法獲得的支持,他可以。
如果太子沒有憑借自己的支持下崛起,皇位恐怕早就落到趙王的手上。
這甚至無關於老皇帝的選擇。
趙王和陳輔深度地勾結,老皇帝卻對朝政的把控已遠不如往日。
若無人壓製趙王,他就敢聯合陳輔來一場逼宮,逼得老皇帝退位,這就是標準的結局。
然後,三皇子必然不甘心落敗,就會跟趙王來較量個高下。
而太子,隻剩下被廢或者被殺,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隻是誰都不會想到,太子居然站了起來,在林宇的幫助下,他居然慢慢站穩腳跟。
還在歸元城大戰中獲取了空前的威望,一時間,朝廷的文官武將,民間的有識之士,隻要是為大楚考慮,都會將江山的繼承人,指望在了太子身上。
哪怕太子如今被皇帝打壓,喪失了參政議政的資格。
可實際上,還是有眾多官員們,私下都有靠近太子的想法。
歸元城大戰的結果,已然證明太子有明君的氣象。
甚至,老皇帝口頭上不會這麼說,但實際上他也是這麼認為,否則他不用急著拆散太子和林宇的聯合。
現在的局麵,就是三皇子,趙王,太子各有不小的基本盤。
七皇子再想插上一腳已經來不及,就算能達到相應的才能,也得有那個機會表現啊。類似於太子的歸元城大戰,才能收獲可觀的榮耀和聲望。
老皇帝日漸地庸碌懶散,但不意味著他是笨蛋。
三足鼎立就夠他時刻地傷腦筋,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了。再加入個七皇子,那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