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1 / 2)

曹髦一直都想要將東堂宴變成自己對當代思想進行改造的重要工具。

雖然現在諸多事情都有鐘會來跑腿,可曹髦並不能什麼都不做。

倘若自己啥都不做,那在鐘會眼裡就不是聖王了。

這後果會非常的嚴重。

自己得做好輔助的工作,讓鐘會繼續輔佐聖王。

最先要解決的就是士人們說話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從漢末那會開始的,多次的黨錮,就是為了讓天下的士人們閉嘴,而後來的武皇帝也是不喜歡彆人囉嗦,加大了禁錮。

經過這麼一代又一代的禍害,最後方才有了司馬師時期的高壓政策,士人們不敢言語,隻能通過消極避世的態度來遠離爭鬥,通過服散飲酒來麻痹自己。

想要解決服散飲酒的消極思想,根本不需要下令禁止服散飲酒,隻要塑造出一個活躍寬鬆的思想氛圍就好。

讓他們暢所欲言,首先就從勸諫皇帝開始。

曹髦不在乎這些人對自己的謾罵,他們罵的越多越好,自己作為皇帝都允許他們自由上書了,你們這些大臣還敢說什麼呢?

敢擋著他們給自己上書嗎?

敢攔著他們不讓見自己嗎?

而且這種開放的思想氛圍,對士人們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壞事。

就算是高柔這些人,也絕對不敢提出反對的傾向,畢竟不是大將軍,他們能走上來是因為這些士大夫,倘若他們的政策不利於士大夫,那士大夫也能讓他們下來。

為什麼太學生堵著他們的府邸罵,他們都不敢出來抓人呢?

主要就是他們的地位來自於他們的名望,而名望則是士人們所給的,士人承認了你才是天下道德楷模,要是他們都覺得你為人卑鄙無德,那你就得滾下來,你手裡又沒有司馬師那樣的大軍。

宴席上的名士們積極配合,也是因為皇帝的這個想法對他們沒有壞處。

曹髦很是開心的說道:“朝中有直臣,天下有義士,朕何愁天下不興呢?!”

“朕自幼好經典,絕對不會堵賢人之言路!”

曹髦先是吹捧了一下麵前的眾人,方才開口問道:“諸位,朕有一事不明。”

“先漢是如何失德的呢?”

“諸君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心!”

這就屬於是進入正題了,也就是所謂的學術探討,名士們對於漢朝的失德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為,先漢之所以失德,是因為閹宦,有十常侍在皇宮,妖言惑眾,使得君臣離心,他們的親近在四處殘害百姓”

曹髦點點頭,“有道理,但是不夠全麵。”

又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為乃是賣官授爵之事使先漢失德。”

“真正的賢才不屑於如此,而小人則通過賄賂的方式”

名士侃侃而談,周圍幾個大臣卻變了臉,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這位名士乃是裴楷。

他特彆擅長談論《老子》和《易經》,是天下有名的賢才,出身河東裴氏,嗯,此人才華橫溢,模樣俊美,就這麼說吧,鐘會很喜歡他。

裴楷忽然反應過來,忽然失聲。

名士們所說的這兩件事,似乎都有些不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