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郊。
群臣此刻都聚集在了此處,穿上了祭祀時的禮服。
內外都有甲士駐守,聲勢浩大。
一人手持文書,正在高聲吟唱著什麼。
此人並非是他人,正是那王肅。
王肅此刻板著臉,大聲的講述著禮法的道理,他開始說起了明皇帝的功業,表示直到如今,天下人都難以忘記。
隨即,他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齊王。
明帝無後,就以齊王為自己的兒子,本來是想讓他繼承先祖的偉業,匡扶社稷,可是,他上位之後,確實犯下了諸多的罪行。
王肅開始說起了太後的詔令。
太後認為此子無禮少德,無法繼承明帝的事業,故而將他廢掉。
這些看似是廢話的東西,實際上卻非常的重要,群臣也是很認真的在聽,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東西,甚至關係到他們的利益和前程。
這次的祭祀,在講述完明帝的功績之後,即刻開始批判齊王的無德。
而隨後的原因,是因為齊王不孝,對太後無禮。
王肅的話,是在說,齊王是被太後所廢掉的,廢掉的原因跟夏侯玄李豐等人沒有關係。
這一番話裡沒有提到司馬師,也沒有提到夏侯玄李豐等人。
但是,每個字都是在表示皇帝對他們的態度。
也就是說,從今日開始,司馬師不能再被當作是搞廢立的權臣了,因為陛下說了,廢立的事情跟他沒有關係,乃是太後的行為。
另外,也不必擔心為夏侯玄平反是否會影響到皇帝的正統性了。
因為皇帝被廢跟夏侯玄謀反不再是同一件事了。
王肅還是非常能乾的,他隻是用了幾句話,就完成了皇帝的吩咐。
到了最後,也就是關鍵的皇帝登基之事上,王肅開始說起了曹髦父親跟曹叡之間的兄弟情。
王肅表示,明皇帝非常寵愛自己這個弟弟,將弟弟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多次對弟弟說,我沒有兒子,能否將你的兒子過繼給我呢?
太後知道這件事,也知道皇帝的雄才偉略,仁義道德,故而將他叫到了廟堂裡,讓他繼承明皇帝的事業,成為明皇帝的兒子。
這次,是解決了皇帝上位的事情,皇帝上位也是因為太後和明皇帝,跟司馬師沒有關係。
曹髦穿著冕服,站在了最高處,聽著王肅的宣講。
王肅是被曹髦臨時抓過來給自己當太常的。
彆以為這禮儀官就很好當,尤其是這種涉及到了很多問題的祭祀活動,或者是正名活動,這不是一般大臣所能去做的。
曹髦先後考慮了很多人,但是最後發現,這些人都缺乏一定的能力。
於是乎,他再次纏上了王肅,請求王肅出手。
王肅哪裡還能反對呢?
於是乎,他隻能親自出馬,擔任這臨時的太常,為皇帝解決這件事。
王肅此刻也是在想:但凡你還有點良心,等儀式結束後幫我解決了那盜取學問的事情!
曹髦隨即領著皇帝祭祀了自己的父親,大魏烈祖明皇帝,又祭祀了大父文皇帝。
整場儀式用了一天的時日。
當曹髦再次返回太極殿的時候,他整個人都快累垮了。
太後卻很是開心,她已經很久沒有外出過了,這次難得外出,又在活動裡擔任了重要的位置,接受了群臣的參拜,此刻還在樂嗬呢。
除卻這祭祀,還有就是鄭小同的孫女了。
她也名正言順的進了皇宮,成為了曹髦後宮團體的一員。
裴秀曾告訴曹髦,皇帝無私事。
這句話並非是空穴來風,皇帝的家事,那都是要群臣進行商談的。
就說個最過分的,若是曹髦隻寵愛一個夫人,不去見其餘人,那群臣就會勸諫,要求皇帝一視同仁,多留子嗣。
對鄭小同的孫女進宮的事情,群臣沒有太反對,畢竟鄭小同的名望擺在這裡,也隻有郭彰等少數幾個人覺得有些不滿。
太極殿,西堂。
曹髦坐在上位,打量著麵前這位新夫人。
鄭嫻此刻畢恭畢敬的站在曹髦的麵前,看起來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
其實,此刻相見,是不太符合禮法的。
但是,禮法在魏晉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曹髦說想要見一見自己的夫人,近侍們直接給他送了過來,完全沒有要勸諫的想法。
曹髦指著一旁,認真的說道:“請坐下來吧。”
鄭嫻小心翼翼的坐在了曹髦的身邊。
曹髦點著頭,鄭嫻的表現,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端莊高雅,文靜良善,不愧是鄭公的孫女,果然是淑女。
他開口說道:“你叫什麼名呢?”
“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