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大魏朝議。
廟堂的氛圍卻出現了些變化。
三公分彆坐在群臣的首位,王肅精神奕奕,實現了三公夢的他,已經將王祥的事情拋擲之腦後,他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的三公之能。
當今的皇帝雖然但是好聽勸,隻要用心輔佐,還是有很大的希望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況且,自己還年輕啊!
王肅因為善經而被眾人尊重,可實際上,他就比司馬師大了十三歲。
六十多歲的年齡,放在這些大臣裡,那還真的是相當年輕。
並非每個人都是鐘會這樣的猛人,三十歲就可以朝著三公級發動衝鋒。
廟堂裡的大臣那都是經過了層層磨礪後上來的,光是在地方上的資曆,可能就有數十年,尤其是做到了這個頂層,六十歲都可以說還年輕。
正是當打之年。
王肅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拋開私人恩怨,曹髦絕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王,而三國割據的局麵也拖延了很久,若是能在自己的手裡完成大一統的壯舉,輔佐皇帝開辟一個盛世,那王祥還敢來踩著自己上位?自己一句話就可以讓他遺臭萬年了!
就如王肅所說的,這是個私心較重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選擇努力進步,不跟群臣廝混在一起。
坐在他麵前的諸葛誕,看起來就更是硬氣了。
這位最在乎顏麵的太尉,此刻是被氣的夠嗆。
老夫剛來廟堂,你們就縱火燒糧倉是吧??
這麼不將老夫放在眼裡?
他心裡同樣憋了股怒火。
而群臣這裡就更不用說了,皇帝這些時日裡的政策,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倒行逆施。
他們覺得自己很有必要來挽救大魏天下,勿要讓其壞在了奸賊的手裡。
群臣的忍耐大概已經達到了一個限度,他們已經做好了發難的準備,這頓時改變了朝議的氛圍。
曹髦很平靜的看著他們,哪怕情況已經惡劣到了這個地步,曹髦也沒有過多的憤怒,他很是冷靜的分析著如今的局麵。
當今朝中的幾個派係,曹髦看的是明明白白。
世家聯盟在被痛打了一頓之後,再次緩緩凝聚,這依舊是一股相當可怕的力量。
天下的官員皆出大族啊,哪怕是偶爾有幾個王經這樣的貧困戶,那人家也是大族的門生,王經就是被崔氏所提拔的。
沒辦法,書在人家的手裡,你寒門庶民想要當官,你得去讀書啊,那你不投靠世家,你還想從哪裡獲取知識??
文皇帝其實一直都在致力於大魏的教育事業。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大魏文皇帝雖然做出了很多糊塗事,但是也不能說對社稷完全沒有貢獻。
魏文帝曹丕在黃初年恢複了洛陽的太學,設博士十九人,廣納天下的賢才來就讀。
太學生在曹髦時期已經達到了兩千多人的規模。
當初曹丕按著漢製設五經策試之法,通過考試的可補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