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打臉來的如此快(1 / 2)

鬆錦大戰戰敗的陰雲籠罩著大明京師。

朝臣們死氣沉沉,平日裡喜歡在早朝上指點江山的禦史們,集體閉嘴。

薊遼總督洪承疇生死不明,禦史們放不開嘴。

究竟是戰死殉國?還是重傷活著?亦或是被俘?

這裡麵差距很大。

在沒搞清楚前,禦史們不好開噴。

前線混亂,消息虛虛假假,關於洪承疇的下落,有好幾個版本。

其一,有人說他在鬆山城破後,騎馬突圍,在亂軍之中被人砍死。

其二,有人說他率領總兵曹變蛟和王廷臣等諸將在城中打巷戰,身受重傷卻讓督戰不退。

後身邊之人死傷殆儘,他拔劍欲要自儘,不幸被清軍俘虜,此後生死不明。

幾天後,又傳來一個版本:說遼東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等大小戰將數百人戰死殉國。

洪承疇被俘時罵不絕口,但求速死,被清軍押往沈陽,絕食身死。

這個版本是吳三桂和太監高起潛的奏報,又有目擊證人,乃洪承疇老營的一個士兵。

這小兵也被俘虜押往沈陽,不過他為人機智,逃了出來,一路上到處宣傳,洪承疇乃是天大的忠臣!

崇禎皇帝比較接受這個版本。

他認為洪承疇在孔家店摸爬滾打半輩子,熟讀聖賢之書,絕乾不出投敵賣國的勾當。

不到三天,崇禎擬定出對於洪承疇的各項褒忠榮典。

賜溢忠烈,贈太子太保,賜祭九壇,這是明朝最高規格葬禮。

又在京師和洪承疇的家鄉福建,分彆建立昭忠祠。

昭忠祠是中國古代為紀念衛國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而建的廟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將士之意而起名。

大明百姓最為崇奉關羽,朝廷在京師關帝廟附近建昭忠祠,顯然是將洪承疇比作是關羽。

朝廷之上,紛紛議論,都是對洪承疇讚許的話。

皇帝親自為殉國大臣賜祭的機會,十分難得。

洪承疇的親戚朋友,生前故舊,都覺得倍有麵子。

哪怕是隻有一麵之緣的朝臣,也都主動跑來送挽聯。

書法好的自己題字。

書法不行的就花錢去請彆人代作。

一時間,洪承疇的祠堂裡,堆滿了各種名家書法筆跡。

隨便一幅傳世,都價值不菲。

周鑒曾通過太子勸過崇禎,莫要如此,小心被打臉。

可太子卻道:“父皇私下與我說,不管洪承疇死沒死,朝廷都要祭拜。”

“若是因為懷疑而不祭拜,豈不寒了忠勇將士的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