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地戰火紛爭,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奉天王洪秀全之命,攻打叛軍所在的九江郡,曆經大小數十場戰役,黃文金統領大軍勢如破竹,一路上過關斬將,順利將叛軍治下的九江郡奪回!
除此之外,堵王黃文金還俘獲了大批的叛軍將領,其中不乏原太平天國內部的名將,諸如:嘏王廬六、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補王莫仕睽、戴王黃呈忠、正王徐廣琛、佐王朱一波......
這些被俘叛將之所以心甘情願的投靠楊秀清,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天王洪秀全殘暴不仁、昏庸無智,他們在前線拚死作戰,卻因為朝中閹黨的閒言碎語而被貶入獄,有甚者就因為埋怨了幾句天王的壞話,被查實後直接株連九族,婦孺老幼乃至親朋鄰居悉數屠殺殆儘。
單是楊秀清率軍反出太平天國的首日,天王洪秀全在暴怒之下授意心腹部將北王韋昌輝在全境逮捕反賊,並下達了寧殺錯不放過的口諭,一時間揚州全境為之動蕩,無辜受牽連者近十萬餘眾,其中被冠以叛國通敵而屠殺的無辜民眾多達三萬餘。
天王洪秀全此舉完全背離了當初建立太平天國的初心,此刻的他手段暴虐且卑劣,引得朝中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貌合神離!
這也間接意義上推動了部分大臣傾向郭威勢力和部分大臣為避及災禍而被迫逃亡至楊秀清治下,甚至是向揚州外的其他諸侯投去。
整個太平天國當中,人人自危,天王洪秀全卻對此不以為意,在他的想法當中,唯有以殺止殺,方能使百姓懼怕,使大臣臣服,如此才能保住自己的王位和江山社稷,但他並沒有想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初的他靠著百姓的擁護而上位,如今的他喪失了民心,距離敗亡也要不了多久了!
在堵王黃文金率軍收複九江郡後,天王洪秀全大喜不已,當即下令授意王文金為一字並肩王的稱號,並且在爵位和軍權之上,取代原先的東王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當中第四握有兵權的人物。
太平天國當中,第一握有兵權的是天王洪秀全本人,可調度十萬大軍;第二握有兵權的是周王郭威,可調度國中六萬大軍;第三握有兵權的是北王韋昌輝,可調度國都內的三萬禦林軍;至於這第四可握兵權的則是新立下大功的堵王黃文金,可調度兩萬大軍,征討逆賊!
在堵王黃文金將俘虜的諸多原太平天國將領押送回國都後,天王洪秀全得知此消息後大喜不已,隨即安排心腹部將韋昌輝前去將這批叛賊推入國都的集市當中進行斬首,並且將屍首懸掛於東麵之上,待懸掛一個月後再取下,以儆效尤,震懾百官。
除此之外,洪秀全還吩咐韋昌輝和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率領一萬人的精銳士兵,去逮捕這些叛將的家屬,株連九族,並實施連坐法,與他們有密切聯係的人員,無論官職大小,悉數下獄,若有朝中官員,直接罷免起官職,一律按照平民處置!
天王洪秀全這般騷操作,直接給朝中百官整不會了,叛將是叛將,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憑什麼叛將們犯了錯,要牽連到他們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身上?
正是因為洪秀全這種豬腦袋想出來的懲戒辦法,使得更多的將士被迫選擇叛出太平天國,投靠叛將楊秀清勢力去了。
楊秀清勢力雖淪陷了一郡之地,但他卻獲得了大批精兵強將的擁戴,再加上洪秀全的愚蠢操作,他麾下的叛將實力愈發強悍,一時間竟打得豫王胡以晃接連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