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中國製造(1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6458 字 10個月前

為期一個多月的走訪,《十年規劃》小組逐漸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工藝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

對國內的到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簡單的路線:1、生產和研發要相結合,生產市場需求的產品。2、遵從摩爾定律的規律,每18個升級一代工藝。3、鼓勵和發展大尺寸晶圓廠,爭取85年普及3英寸、4英寸晶圓廠,十年規劃內,6英寸晶圓廠將成為主流。4、半導體工藝方麵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84年成為主流),開發3微米技術(86年推廣),進行1微米技術攻關(88年進入市場推廣)。

這個目標自然是比曆史上的目標要高的多,畢竟,曆史上的目標實現之後,卻加大了跟國際同行的差距。但這個目標,卻是要求跟國際大廠縮小差距。

半導體主要是加工晶圓,這裡麵晶圓尺寸自然是越大越好,晶圓半徑越大,就可以切割出更多的晶體管。現階段矽晶圓,是半導體行業最基礎的原料。

比如,江蘇無錫的江南無線電742廠引進一條日本東芝的ic生產線,其包括一座3英寸晶圓廠和整套加工、封裝生產技術,總投資6600萬美元,建成之後月生產1萬顆3英寸矽片,年生產芯片產品。然而,這個生產線隻能用於電視機的ic芯片生產,產能雖然不低,然而,無法改變用途,用於生產其他的芯片。

其他的國產晶圓工廠,大部分隻具備1.5英寸、2英寸晶圓生產能力。晶圓的尺寸太小,供應給芯片加工行業的原料自然是不足,以至於高質量的晶圓也得從國外的大規模的進口。

加工晶圓的工藝,自然是尺寸越小越好,越明相同的晶圓麵積之下,能夠切割出更多的晶體管。

國內清華大學70年代製造了國產架構的微信計算機djs050,就是由於半導體工藝太落後,cpu芯片用了30多塊集成電路拚湊出來,用牛逼一點的形容是,我們70年代第一代國產djs050個人計算機就是30多核芯片,但是……30多核芯片的晶體管數量加起來,也不如人家單核的cpu,而且,多核心是無奈之舉,能把單核芯片集成更多晶體管,主頻等等性能提升到越高,自然是越好的。沒辦法的情況之下,單核短期內不能提升更多的性能,才開被迫搞雙核、四核、八核……

因為,多核的計算機性能還不如8位的蘋果電腦,不具備實用性,所以,研究出來之後,也就沒有量產了。

國內的技術水平多半停留在10微米工藝製程以下。少數近些年引進的工廠,工藝大概在8微米。

驪山半導體的5微米工藝,則是航天軍工係統能湊得出來的最豪華的設備,在國內5微米技術已經屬於工業化量產的技術中最強的了。而且,設備也沒有達到完全國產化程度,5微米的光刻機,還是從日本進口的。

《十年規劃》小組,並不是要國內的半導體工廠一擁而上,去製造技術最複雜的cpu。相反,cpu製造企業被限製在10家以內,避免資源過於分散,每一家都做不大做不強。

但是,技術門檻低的darm內存,則是鼓勵國內的半導體工廠可以大力的做,這玩意市場需求大,對於技術門檻的要求不高。

以darm內存容量的發展為例,70年既已經有了年年則是發展到4k(10微米),(5微米),(5微米),(1.5微米),(1微米)……

按照十年規劃小組的提倡,加上新創業電子拿出了實實在在的訂單,從84年開始,每年從國內采購的darm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隨著國產內存產能的不斷釋放,產銷量也一直在井噴。

至80年代末,美國逐漸退出了存儲器市場之後,世界存儲器行業三大強國分彆的中、日、韓。這裡麵,日本用性價比打敗了美國的存儲器,中韓又是在存儲器市場以低廉的價格從日本廠商奪下了大部分的中低端的蛋糕,而中韓又廝殺的最激烈。最終的格局主要是中國廠商幾乎壟斷了低端存儲器市場,韓國則是中端存儲器市場霸主,日本則是在一些高性能存儲器市場上依然憑借其工藝水平占據領先地位。

但這個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儲器市場競爭最終結果都是從低端蠶食高端,因為低端市場需求量最大,產能也最大。沒有產能的話,技術的進步也不會太快。生產的多了,過程中,各種細微的發現和反饋,最終都有可能轉化為技術優勢。

“雖然,國內半導體技術相對落後,但是,低端的產品卻是大有可為!”虞有澄笑著說道,“dram這方麵市場非常廣闊!”

“沒錯!4k的內存雖然低端了一點,但掌機和低端的電腦,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倪光南笑道,“16位電腦普及,國內也用不起,倒是長城計算機公司,在搞量產8位盤古……”

“8位盤古?”虞有澄笑了笑說道,“盤古電腦沒有8位的,最低都是16位,他們倒是打著我們公司的牌子坑蒙拐騙。要不是看在長城公司,我都準備投訴他們了。”

長城電腦公司的創業作品,原本應該是pc兼容機,但由於現在xrm架構的芯片在國內更普及,價格也更低廉,市場價30塊錢人民幣,就能買到一顆x8芯片,雖然是8位芯片,但卻完全不遜色芯片,隻不過,技術潛力已經挖掘到頭了,即使再提升工藝水平也不可能有多少技術升級空間。

所以,8位芯片的技術被研發出來之後,就被新創業電子公司放棄,授權給驪山半導體公司生產,每顆芯片隻收取1元人民幣的專利費。即使版權費如此低廉,但由於掌機需求旺盛,導致驪山半導體公司一年要生產6000多萬顆x8芯片。

這些芯片主要是供應給掌娛平台,作為掌機的cpu芯片使用。但國內一些工廠也采購這種芯片,開發工控機。

當然,國產的第一代銀河超級計算機,也是用這種廉價的8位cpu作為芯片,用於價格低廉,所以堆砌出了最高峰值近2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性能比曆史上的1億次峰值的計算機要強一些。

除此之外,目前國內的小型機,也逐漸采用這種物廉價美的芯片。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應用軟件的生態環境也逐漸在改善,倒不像一開始那樣,整個平台幾乎是一片空白。想要操作係統,您自己看彙編去寫,想要實現某種功能,也得您自己去寫代碼。早期的使用者,幾乎是苦逼的不能再苦逼。當然了,這些辛苦也是有收獲的。不少程序員原本是自己代碼自己用,但發現這些代碼彆人也是需要,於是,就開始出售自己寫的程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