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隨身還帶著一疊香港的報紙,以及新創業係財務部門的各種文件和智庫報告。
雖然,林棋經常拿經濟和金融的人士開刷,認為所學沒有任何用處,事實上,新創業電子公司財務部門,依然挖了不少來自銀行、投行、券商、基金、保險、會計事務所的專業人士,整個公司財務部分專門養著非普通會計出納的60名研究專家,其中80%都有是博士以上學曆,並有大名鼎鼎的金融機構任職經曆。這些人月薪都是2萬以上,搞研究還有提成,但公司財務應該乾的事情,都不是他們乾的。
平時很多專家也就當作智庫作用,做研究、寫報告,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報告都是廢紙,包括林棋在內的各部門主管,也沒誰看他們的狗屁研究報告。當然,這些人還是有必要養著,有些文章平時或許用不到,關鍵時需要拿幾份深度研究來看時,公司內的研究人員早就準備好了,一堆乾貨擺上來,該知道的東西都知道了,這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現在沒百度,沒逼乎鍵盤專家,想知道什麼東西,上網去問,就能找到蛋疼業內人士提供的參考答案。
除此之外,這些人士跟計算機專家結合起來,編寫各種硬件和軟件,在給量化投資做技術儲備。現在市場的分析,包括後來計算機時代的圖標、指標分析都是玄學範疇。但是後來這種玄學卻孵化出了量化投資這個怪獸。
隨著計算機性能越來越好,量化投資也逐漸成為熱點,計算機程序打敗人類投資者,讓主觀判斷進行金融操作的大部分操盤手和基金經理人失業,這在後來已經成為常態。
金融投資行業大規模的裁掉專門根據自己研究來投資的基金經理,因為,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主動投資的成績是落後於跟隨指數的被動投資,既然如此,買入指數一攬子成功股,就可以打敗95%的主動投資的基金。
美國的先鋒基金,就是消極被動投資從而做大的美國最大的基金公司的程度,這個公司很少雇傭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想來隻是根據不同市場的指數,推出對應指數的基金產品,這樣其公司根本不要雇傭研究人員去研究每一個公司的經營,反正,他們隻賣指數基金,隨著指數化投資戰勝主動投資之後,美國主動投資型機構大規模縮水。畢竟,人們都知道,彼得林奇、巴菲特通過主動投資來戰勝市場(指數投資)的極少數。既然如此,無法判定自己,或是其投資的主動基金能不能戰勝市場,還不如購買收費低廉的指數基金。
但後來有有一個人,通過全新的投資方式,打破了“指數投資”神話。那就是文藝複興科技公司的西蒙斯,這個人證明了技術改變世界,電腦在又一個領域戰勝人類的故事。
文藝複興科技公司的創始人西蒙斯,這個人可不是金融專家,而是數學家,後來召集了一大批跟金融投機無關的人,成立了一家用高科技來投機的公司,其公司大部分員工都是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以及程序員,這些人發現各種規律,碼農將其編寫成程序,之後的交易都是無人值守,但是,定期更新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程序和數據庫。
雖然,其投資還是需要人類技術人員去維護,但交易指令都是計算機自己去做的,而不是人類操盤手去操作。
結果證明,指數投資戰勝了95%的主動投資者,然而——大獎章基金的量化投資,則是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是超過指數。然後,跟收費廉價的先鋒基金公司相反,大獎章不僅僅收取5%的管理費,而且,盈利的部分40%要提成給其管理團隊……當然,這是人家憑本事搶錢,
簡單說——大獎章基是金融投機行業的阿爾法狗。
這些沒卵用的財務人員,當然,暫時還未有誰表現出西蒙斯大神的水平。
而且,林棋也隻會把他們的建議當作參考,而不會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
比如,這些專業人士給出一堆的分析文章,看漲港元的理由1、2、3,看跌港元的理由1、2、3……
估計每個寫報告的都準備兩份稿子,根據市場未來的表現,選擇拿出不同的稿子。
林棋目前也就看看這些報告,跟他記憶中的信息對比,避免自己有些細節不知道。用了十多個小時笑話這些資料之後,林棋的感覺是——“原來是這樣……其實,我早就知道了,知道的比你們還多”。雖然如此,這些參考資料,還是給林棋更多的幫助。
……
香港發行貨幣,早期不過是港英殖民政府為了殖民地商人更方便的結算,與此同時,鑄幣權也能帶來額外的財政收入,早期港府賣地賺不到幾個錢的情況下,鑄幣權則成為支持其財政的重要支柱。
而從60年代開始,拍賣土地逐漸成為港府主要財源。本質上,港英政府不願意放手,也正是因為香港拍賣土地所衍生的各種利益。所以,不能直接把香港財政的收入拿到倫敦去,但卻通過金融、基建和各種訂單的方式,以及大量優質地產持有在英資財團,其收租和賣掉漲價萬倍的地產,即可兌現其殖民收益。
而渣打、彙豐兩大主要發鈔銀行,一開始就是亦官亦商,既有準央行的地位,發鈔本身並不能直接賺取利潤,但卻因為獲得了信用,增強了信用之後,自然能夠獲得更多存款,以及放出更多的貸款。
以香港當地政府的信用,當然是發行不了貨幣,即使發行了,信用未必能超過津巴布韋貨幣。所以,港幣長期以來是以聯係彙率製度發行。
一開始港元是以英鎊作為保證金發行,彙率跟英鎊固定。然而,70年代英鎊持續貶值,港元跟英鎊的聯係彙率讓很多持有港幣的商人損失慘重,並且,影響了香港正常的貨幣結算,而且,英鎊逐漸退出了國際主流的結算貨幣,美元才是市場上最容易被接受的貨幣。
所以,70年代的港元一度實行跟美元聯係彙率製度,72年港幣跟英鎊彙率脫鉤,宣布跟美元捆綁,宣布1美元兌換5.65港元這個固定彙率。
不過,在74年美元宣布與黃金脫鉤,美元的彙率顯然會不會像過去那麼穩定了。
其後,港府宣布港元跟美元脫鉤,港元逐漸成為其中浮動彙率製的信用貨幣,不再跟其他貨幣捆綁,靠著信用來發行,發鈔行和香港大量的金融機構,自然可以發行更多的本地鈔票,放出更多的貸款。
這也導致了70年代香港本地經濟突然加速上揚,尤其是地產、金融等等行業,收益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