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末,新創業電子公司臨時股東會議和骨乾員工會議召開。
由於公司實行的是股東和員工身份重複,所有的員工未必都是股東,但所有的股東都是員工。
正常退休的情況下能夠持有股權,但是,去世的股東不能把股份讓其財產繼承人接受,而是折算現金,由公司收回股權。
離職的員工,也是一樣處理。一旦離職,手持的股權,都要賣給公司,不允許任何非公司員工持有公司的股權。
這種激勵機製固然留住了大部分的一流人才,在公司取得成績的員工,一般都不會輕易的離職跳槽,即使其能力已經不能負擔重要的職位,但也可以做也一些簡單的工作,隻獲得股東的權益,也可以讓其混的很滋潤。
當然了,這樣一來,公司的業績虧損,也必須要向員工,尤其是持有股權的骨乾員工解釋。
雖然,多了一層束縛,林棋不能做任何決策都不讓大家知情,但實際上,讓員工和股東參與決策,長遠而言,對公司是有利的。
尤其是,新創業電子公司這樣的企業,長遠而言,人才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逐漸讓人才有“當家作主”的感覺,比自認為是“打工”,完全沒有主人翁意識要好。
這種混合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激勵製度與一身的製度,成就了華為。90年代的華為還未很弱小的企業,其產品在國內也隻能是低端產品,主要向想鄉鎮市場銷售。但是轉眼到了21世紀,華為畫風突變,逐漸成為世界頂級的科技巨頭,電信設備行業的老大。這種科技含量很高的領域,也能獲得競爭優勢,可見華為的激勵製度,確實有獨到之處。
各大比方,後來全世界的同行都是懶懶散散,很少有更高科技公司拚命加班,隻為了比競爭對手領先一部。而華為內部的員工,幾乎把加班拚命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而且,有才華的人,拚命確實能獲取巨大的回報。這種狼性的做法,用利益激發內部有上進心的人拚搏。最終的結果,就是華為的人比對手更辛苦更累,所以……在行業登頂,從很弱小的一家公司,成為最強大的巨頭。
新創業公司製度的設計,不完全跟華為一樣,有著大量的差異。比如,林棋目前持有股份超過98%,每年向內部出售1%股權。想要減持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1%那麼少的股權的程度,還需要九十多年。
所以,林棋雖然讓員工有知情權,但是,真正拍板還是他自己。隻不過,相當於是古代開明皇帝,通過早朝、奏折等等方式,讓手下大臣感覺自己能通過影響皇帝,從而影響國家大事。這樣,一些虛心接納大臣的良好建議的皇帝,會被認為是明君。明君不需要顧及老百姓的利益,反正“民”不是老百姓,是這些官員、讀書人、地主、富商等等階層,這些基本盤如果穩住,局麵肯定不會一下子徹底崩掉。而一些看的太透徹,太脫離統治階級的皇帝,則會被統治階級拋棄,並認為其是昏君,然而統治階級離心,大部分這種昏君就崩盤了。
以公司的角度來看,統治階級自然就是這些股東和骨乾,留下上升通道,讓後備的優秀人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並且獲得激勵,這就能保證公司基業長青。
“美元儲備留1億就夠了,其他的美元陸續通過市場交易,逐步賣給需要的人。”林棋在公司內部開會時候,對骨乾員工和股東們說道,“每天減持美元不低於1500萬!”
“老板,真的這麼做?”雖然,提前一年把公司大量的現金換成了美元,甚至,借了20多億港元的貸款。之後,以不到1美元兌換6港元的成本,換回了超過5.47億美元的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