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的雙十一,新創業電子公司除了展示新的硬盤技術之外,並沒有其他讓科技行業覺得巨震的大新聞。
3個小時的發布會,展示了一堆新遊戲、動畫、電影和軟件,但這些東西吸引眼球還是不是新的硬盤技術。
很多媒體開始在文章中評論說道:“長期以來,硬盤技術的發展,主要是ibm這樣的傳統巨頭推動。但是,現在在硬盤技術方麵的創新,香港的新創業公司卻是出奇的拿出一種存儲的數據密度遠遠超過ibm的新技術……”
“128mb硬盤隻賣299美元,256mb硬盤隻賣美元?想要給計算機升級硬盤的消費者有福了,新創業電子公司研發出新一代磁存儲技術,極大的增加了硬盤數據存儲密度,也等同是降低了硬盤價格……可惜,新創業公司的硬盤,目前還僅是展示樣品,什麼時候量產上市,還沒有明確的計劃……”
實際上,硬盤容量的升級,對於計算機行業影響,不亞於和cpu、內存、顯存等等技術的進步。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個人計算機配的硬盤都太小了,一般隻給配5mb那麼小容量的硬盤,這主要是計算機廠商為了考慮整機的價格,所以,要麼不配硬盤,配也隻配價格便宜的。
就像pc開放技術標準之後,基本上pc是可以配上更大容量的硬盤。但是大部分的兼容機廠商隻提供5mb的硬盤,因為這種硬盤價格最低僅需40美元。但是,20mb的硬盤市場售價至少要兩百美元,相當於一顆286cpu的價格。正是因此,大部分的主打性價比的兼容機廠商,是不會搭配大容量的硬盤,況且,目前的計算機廠商看來,大部分的用戶也用不到這麼大容量的硬盤,普通的用戶有軟盤、cd光盤和能安裝dos操作係統的小容量硬盤應該也就夠用了。
有的連dos操作係統都不裝的兼容機,連5mb的硬盤也不給配。
而新創業電子公司敢宣布新技術,並且,還報上了上市的價格,本質上,也是因為其具備整合供應鏈,快速的布局硬盤量產的能力。
因為,73年誕生的經典溫徹斯特結構的機械硬盤,其結構居然跟光盤有著共同之處。
隻不過,光驅是用激光頭來讀取光盤上的信息,而硬盤則是用磁頭來讀取磁盤上的信息。
相對於激光頭而言,現在的磁頭的加工工藝可能更簡單一些。
另外兩者都是用馬達來轉動盤片,以此來高速讀取盤片上的信息。由於物理特性不同,所以磁頭讀取磁盤信號會更快一些,激光頭雖然工藝更精密,讀取數據的速度卻更慢。軟件裝在磁盤上,速度肯定比光盤上更快。
也正是因為有了光驅和光盤產業的經驗,所以,硬盤的量產不存在技術門檻,甚至,對於生產設備進口的需求都不是很大。這些部件和材料,在國內就可以找到能夠加工出部件和材料的供應商,即使以前他們沒有生產過,但隻要拿出樣品和提供技術,並借助國內中央政府的組織力量,讓相關產業的供應商都找過來試一下,隻要這玩意有市場有訂單,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最多到明年4月份,盤古品牌的硬盤就能出貨。”近期倒騰機械硬盤的高天,很有信心的說道,“每月供應30萬塊硬盤完全不在話下。”
“30萬塊硬盤,是不是太少了?”林棋問道,“即使是供應街機,也覺得有點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