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西遊記》首播(2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4494 字 11個月前

後世的日本工匠精神神話雖然不斷蒙上造假陰影,但其通過市場化的力量,對人才進行專業分類,也確實值得學習。比如,日本的影視動畫遊戲的配音、配音等等方麵比較強,這未必是日本人這方麵有天賦。而是因為日本對於配音、配樂這樣的小眾市場都進行了細分,有著大量專注於做這種小眾市場的聲優、音樂事務所。那些事務所專門簽約培養相關的人才,之後,遊戲、影視、動畫公司需要配音和配樂,可以直接找各大專業的事務所,讓其旗下的簽署聲優和音樂人來試音。

國內光是一個配音經常搞不好,這更多不是國內沒有好的配音人才,而是因為缺乏組織,一盤散沙。即使遊戲、動畫等等公司想要花大價錢找合適的配音人才,但也會因為專業人才數量少類型不足,最終隻能勉強適配,而最合適的人才,有錢也很難找到。

香港影視行業在70~90年代,由於大量人才聚集在小小的一個城市,圈子比較小,圈內人士容易知根底。所以,有錢也能拉出一隻專業性很強的團隊。當然了,由於格局太小了,港片能製作的題材也是有限的。

比如《西遊記》若是在香港製作,隻能做成一股小家子氣的劇情片,而不相現在這種還原原著精神的大格局精品電視劇!

“昨晚的《西遊記》看了沒有?”

“當然看了,感覺非常好!”

“聽說是星辰台跟內地中央電視台合作,打磨了幾年,找了最好的演員拍的!跟tvb那種小家子氣的電視劇,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不知道,內地真的有花果山水簾洞嗎?”

“這是我看過最好版本的《西遊記》,以前香港和日本都拍過不少《西遊記》題材的,可惜不太符合原著精神。隻有這一部,真的吃透了原著!”

“沒想到,內地也能拍電視劇啊?”

這部電視劇應該是新創業影視公司跟內地合拍的第一部電視劇,原本預算是1000萬港元,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預算超支到了1700萬元。

也正是因此,內地的團隊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不僅僅《西遊記》電視劇的海外版權歸新創業影視公司,而且,星辰台還獲得了首播的權利。

等到星辰台首播一個月之後,央視才會開啟國內首播。

曆史上,這部電視劇一直拍到90年代末,總耗費資金高達600萬元,之所以拍的那麼慢,更多因素的劇組差錢,隻能一麵等後續資金到賬,之後才重新開始拍攝。整個《西遊記》的拍攝過程,堪比九九八十一難。也正是因為磨難,所以最終堅持拍完的這部電視劇,成為了幾十年後依然不斷重播,依然還能獲得不俗收視率的神劇。

在中國電視劇曆史上,《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應該算是空前的。即使今後有更多的經典或大賣的電視劇,但那都類似於流星,用不了幾年既褪色。像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這麼經久不衰的電視劇,應該是非常罕見的。

實際上,目前國內的團隊拍長篇電視連續劇的經驗還不是很足的。雖然,在1958年國內就有了第一家電視台,不過,那時候主要是播新聞、天氣預報或者是教學科普的節目。電視劇雖然也有,但一直是比較短的短劇。

長篇連續劇在80年代,還是比較新鮮的事物。因為,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內改革開放之後,就開始引進世界各國的長篇經典電視劇。這些電視劇無論是來自東歐、西歐、日本、美國、香港……無一例外,基本上都是萬人空巷,很多家庭一到電視劇播出時間就匆忙趕著回家,生怕錯過了電視劇播放的時間。

也正是播一部火一部,電視連續劇直接牽動觀眾的心,這讓國內開始決心也要自己拍長篇的電視劇連續劇。

現在《西遊記》這部長篇電視劇殺青了,不僅僅證明了過能拍長篇電視連續劇,而且,還能拍的非常好!

而投資這部電視劇的新創業影視公司,也被證明是非常有眼光,雖然,拍攝的周期比較長,但最終質量還是對得起付出的成本和時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