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fate/stay night》電影版的上映,香港電影票房市場,再度出現了脈衝式的旺季。
在80年代,香港電影市場雖然被譽為黃金年代,但是在80年代末,每年投資600多部電影,爭奪香港本地僅有10億港元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月的票房不到1億。
但是在《fate/stay night》的帶動下,預計6月份香港當地票房,將會超過1.5億。創下香港本地市場,整月總票房數據的新高。
80年代堪稱是香港電影行業最鼎盛的黃金年代,港片全球的票房數據,每年可以高達二三十億港元規模。看起來,這個數據跟好萊塢天差地遠,但是,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商業電影向海外市場發行做的都不太成功。以海外票房成績而論,能打的玩家僅有好萊塢一個。
港片在80年代文化輸出能力,是僅次於好萊塢電影的第二大商業電影創作基地。
當然了,電影全球發行上映,看起來是比較風光,但是海外收入經過層層渠道剝削和各國的稅收,拿到手的是遠遠不如本地票房。
支撐好萊塢電影全球攻城略地的原因是美國本土電影市場規模龐大,使得好萊塢公司能夠製作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預算的大片。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限於本土市場的狹小,隻能製作預算百萬美元以內的小成本電影。
香港的電影本質上也是小成本電影為主,所以,在全球市場上攻城略地的能力,遠遠不能跟好萊塢相比。目前,港片的成功,僅僅是因為亞洲市場很少有那個國家,能夠把電影做的跟香港電影一樣的水平。與此同時,好萊塢電影固然好看,但是文化和審美,又未必能符合亞洲觀眾的口味。也正是因此,香港電影在這個年代,獨樹一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10億港元的本地票房,實際上才是港片的生命線。絕大部分的電影,也隻能賺到本地的票房分成。
至於,極少數部分的電影,能夠在東南亞、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等等市場賺到票房。但是,由於海外發型的渠道成本昂貴,很多的電影在海外能賺1000萬票房,最終,分到手中的甚至不到200萬。
隻有香港本地的票房,才能拿到一半的分賬。
也正是因此,香港本地的大型電影院線邵氏、嘉禾、金公主,能夠站在金字塔頂尖。其他獨立的電影製片公司,隻能仰這些院線鼻息。
當然了,如果作品的知名度,超過了香港市場局限。比如,成龍這樣的明星,自然不需要看香港本地的發行商的臉色。就拿成龍的票房而言,香港本地的票房,甚至不是他主要的票倉,日本、歐美等地,成龍依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三大電影院線巨頭而言,金公主院線占據本地市場第一。嘉禾電影公司,則是因為有成龍,所以,即使本地票房市場份額不如金公主,也並不影響嘉禾的巨頭地位。
但是邵氏就比較尷尬了,本地票房市場份額下降到不足10%。而且,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明星陣容,收割海外的票房。
想要迎頭趕上,由於從70年代就開始積弱,近20年消磨雄心壯誌。現在的邵氏電影公司,電影投資近乎停產,每年投資的電影不到個位數。原本邵氏的院線資產,是為了電影製片服務的。
現在電影製片都幾乎停產了,院線資產自然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逸夫,真的決定了吧,邵氏電影院線資產,賣給林棋?”邵逸夫的太太方逸華問道。
“嗯,原本不考慮賣給林棋,僅是個人的麵子問題。”邵逸夫想通了很多問題之後,笑道,“現在,林棋不僅僅出手,幫我解圍,給足了我麵子。而且,邵氏電影賣給新創業係,依然能夠保留原本的品牌,並不是很壞的結局。再說了,我們多年來,已經淡出了電影市場,以tvb電視台為主,沒必要把電影公司抓在手裡麵。”
“可是邵氏電影不僅僅是院線,還有片場。tvb現在拍戲的片場,都是邵氏電影公司的。”方逸華提醒說道。
“這沒什麼,資產進行了切割。僅打包出售院線和電影版權資產,其他的資產並不包括在內。”邵逸夫說道,“從電影市場抽身之後,倒是有更多的精力布局電視市場。新創業影視公司,在全世界賣電視劇的模式,我們也在學。目前,港劇已經在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幾千個電視台播放過了,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小眾電視劇。雖然,這是新創業影視公司打下的局麵,但是,我們跟在後麵喝湯,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