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總,現在國家經濟和科技積累不夠,需要大量低附加值的就業崗位給普通人。但實際上,推動國家進步的,我認為並不是普通的勞動者,也不是官員,更多是技術進步使然。文明國家改革開放後,很多的產業布局,其實跟日本戰後的一係列的產業政策極其相似,發展軌跡也是極其相似的。所以,現在我們需要摸著日本過河,日本犯下一些錯誤,我們今後一定要避免。以前,日本經濟發展繁榮周期是外彙不斷增長,以及地產市場持續的加杠杆,刺激日本市場的流動性泛濫。而現在,日本則是經濟下坡路止不住,主要是因為地產行業去杠杆。地產市場,如果成為支柱產業區發展,相當於是吃了春藥,短期內會加速經濟和改善財政,長遠卻是透支國家的前途。就算是美國,可統計的金融危機、十次至少有八九次是因為地產行業的債務杠杆導致。所以,我們國家如果想要經濟增長可持續,那麼一定要避免房價和土地漲價過快,也極力避免,拿土地質押來獲得銀行貸款這種加杠杆模式,因為,土地幾乎是無限的,不限製拿土地質押貸款的話,相當於無限製的透支信用!日本的經濟,在我看來,絕大部分產業都會走下坡路,未來不會看到多大程度的發展,國際上競爭力會不斷的衰退,但是,汽車產業例外。”林棋笑道。
“汽車產業例外,為什麼?”江總其實就是搞汽車的工程師出生。甚至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很多的高層官員不乏工程師、科學家背景。就如,後來的溫總,就是地質方麵的專家。
“日本汽車產業自動化、無人化程度非常高,即使是日本經濟衰退,汽車產業的投入也沒有減少,反而加大了。從生產效率來看,1960年日本的汽車產業是很落後的,談不上流水線,完全是手工業,人均年生產1.2台汽車。這個水平,大致上跟我們國內改革開放之前,轎車生產線的效率差不多。”林棋說道。
“差不多。”江總點了點頭。實際上,國內的轎車生產水平而言,80年代時期,甚至比日本60年代的水平要差。畢竟,日本60年代的工業化程度和汽車產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數量遠超過國內。畢竟,日本近代史上就能生產大量的軍工設備,二戰後,原本日本的軍工產業被美國閹割。二戰時期,日本能流水線量產軍工產品,但是,二戰之後,日本軍工產業倒退到手工時代,飛機、坦克等等產品,基本上都是靠老舊設備生產出零件,之後,手工拚裝,成本昂貴,也無法量產。
但是,日本的汽車產業,因為是民用產品。所以可以投入大量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改進生產工藝。所以,其生產效率一直是線性的發展。
“到了80年代日本汽車的年產能破1100萬量,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汽車生產國。與此同時,日本汽車產業的生產效率也是持續提升。85年,日本的日本汽車的生產效率就提升到人均年產16.1輛,這個數據是日本千萬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總數,除以產量。若是僅算汽車組裝工廠,日本一些比較先進的生產線,300人一年就可以組裝生產10萬輛以上的汽車,人均年組裝300輛並不是太難。”林棋表示說道,“這是很可怕的數字,歐洲一些老牌的汽車公司,比如,英國、意大利的汽車生產公司,效率是很低的,人均一年生產十多輛。日本的人均效率卻是歐洲一部分老牌發達國家是二十倍以上。即使是歐洲工業生產效率最高的德國,在汽車方麵的生產效率還是不如日本人。某種程度上,日本的汽車產業的生產模式,可以說是現在和未來,全球製造業努力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向,那個方向就是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工原來越少,重複的勞動,不再用人,而是用機器代替。整個生產線所有環節都將人取代,全換成計算機程序驅動的機器,會形成無人化生產工廠。當然了,日本的無人化生產工廠僅是初步,這僅解決了工廠內部的生產問題,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不能解決,比如,原料采購、物流、市場、設計等等。而實際上,原料采購、市場、物流,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解決。”
“還是談技術吧,今後政治問題,你要少沾,不要站隊,這對你的企業和你個人長遠前途都是不利的。。”江總忽然說道,“你的重要性,更多是中國的一塊名片。你不是國企,是資本家,在國際上,反而更好給中國帶來利益。無人工廠,可以提一提,我回頭讓專家去論證!”
林棋點了點頭,隨後就談及未來的關燈生產無人工廠模式。
關燈生產無人化工廠,這在後世,逐漸成為製造業非常流行的新潮流。能關燈生產的工廠,說明機器已經做到不需要人來值守就可以可靠的進行生產。
後世,這種概念剛提出不久,不僅僅在國際上受關注,而且,中國的製造業,也迅速的追捧關燈工廠,並且,有誌之士,都是投入大量的資源,在關燈工廠方麵。
關燈工廠,更大的優勢不僅僅是關燈,更關鍵的是生產環節無人。甚至,逐漸跟互聯網和5g、物聯網等等技術結合起來。
逐漸形成不僅僅是工廠內采用大量工業機器人那麼簡單。跟關鍵的是,數據聯網了,管理者在千裡之外,能了解到工廠的時時刻刻的最新動態。除此之外,采購環節甚至銷售環節,很多都能實現無人化。
這樣就可怕了,生產原料無人化采購,簽收之後,送入倉庫和車間,無人化流水線生產完成。之後,再擺上貨架,在互聯網上銷售。
當然了,無人化工廠想要運營順利,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
實際上,就算是後世能實現無人化工廠的,也都是製造業巨頭,比如,格力、海爾、富士康之類的,規模非常龐大,且研發資源比較充分,才會能能力布局無人工廠。即使是頂級巨頭,在20年後,無人工廠還未做到全麵普及,僅是小範圍一邊實驗一邊擴大。
目標和方向性是正確的,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需要一點一滴的攻克每一個環節遇到的技術難題。即使投入十年二十年,還未做到關燈工廠的水平,但是,過程中肯定是有大量的創新和發明,會極大的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
而無人工廠相對於傳統工廠,說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也並不為過!隻要無人化關燈工行,真正能普及,並且,中國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那麼,想要人均gdp也達到發達國家標準,並不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