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之前高盛投資才500億估值,才不過幾天時間,估值翻了一倍,換做誰也是不接受這種價格歧視。
“我們會用時間證明,盤古電腦跟ibm完全是不同的,ibm值500億美元。但我們遠遠不止500億美元!”張茹表示說道,“1000億美元估值,僅僅是現階段的估值。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估值會越來越昂貴,因為,盤古電腦每天都在實現有盈利,並且在優化自身的競爭力。”
當然了,這其實是為了吊足各路資本的胃口,先是吸引各路資本的關注和研究。等到不斷披露更多的經營資訊和利好,以及上市隻差臨門一腳之後,再輔以證券市場的牛市氛圍,那麼,各路資本恐怕會搶著認購盤古電腦公司的原始股。
高盛和新創業電子集團都不是那麼著急,畢竟,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處於利潤的高峰期,平均每一天,可以賺取5000萬美元的利潤。
這種不差錢的企業,並不需要像燒錢的互聯網創業型公司那樣,需要不斷的融資,才能維持最基本的運營和擴張,那種不盈利的企業,才迫不及待的引進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在不盈利之前,隻能靠著投資者的錢來擴張和維持。
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已經不再是高速增長的公司。營收、利潤和市場占有率,其實都已經接近天花板頂部。但是,增長速度降低是整個行業都降低,而不是盤古電腦公司一家增速降低。整個市場的增速降低之後,也意味著新入局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少,行業頭部企業的收入增長速度降低,但利潤方麵卻遠遠比以前更豐厚。
個人計算機行業增速最快時期其實是70年代。但在70年代成立的大部分個人計算機公司,都處於惡性競爭,極少能穩定賺錢的,當時最成功的蘋果電腦,成功也完全是個意外,畢竟,同一時代的微型計算機,蘋果不見得是最好的,也不見得是性價比最高的,但是蘋果卻是在70年代罕見能獲得風投青睞,幫助其成功的擴大產能和鋪開銷售渠道。在彆的個人計算機公司都是小作坊,而計算機巨頭暫時還看不上微型計算機市場時,蘋果打了個時間差,最先量產和商業化運營,導致其成為70年代個人計算機拓荒時期的幸運兒。但是,蘋果對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控製能力不強,至少,沒辦法約束cpu廠商,能為蘋果電腦升級換代,而開發下一代cpu,這導致了蘋果70年代的優勢,並未能夠成功積累到80年代。80年代的蘋果公司,基本上是廢掉了6502芯片為核心,打造出來的軟件和硬件生態。在80年代初,喬布斯一度是壯士斷腕,計劃燒錢燒出一個新的蘋果電腦生態,徹底拋棄6502芯片的舊平台。結果,卻是因為短期財務虧損,被喬布斯自己聘用的ceo和資本聯手趕出蘋果電腦公司。之後,蘋果電腦在燒錢打造新平台方麵畏畏縮縮,減少技術研發投入,實現了扭虧,但是斷了蘋果電腦的未來。所以,也導致了進入90年代之後,蘋果電腦已經是積重難返,完全失去市場競爭力。
80年代,市場占有率最多的pc,則是因為ibm公司和兼容機廠商長期的勾心鬥角,不斷的進行撕逼內鬥。整個pc陣營在80年代,都忙於內鬥,所以,對盤古電腦生態的擴張,選擇性無視。等到90年代,pc陣營已經確定了英特爾的領導地位之後,卻因為英特爾犯下嚴重的技術錯誤,導致pc陣營的市場占有率,完全被盤古陣營超越。
發展到了95年,盤古陣營正如日中天,在軟件和硬件生態方麵,保持領先地位。與此同時,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又在盤古陣營內部,保持品牌影響力的領先地位,其他的盤古兼容機廠商,市場口碑和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各種優勢,導致了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調節毛利率。即使,競爭對手的硬件和價格跟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一樣,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有能保證成本比對手低5%~10%。
各種優勢,加上不差錢,導致盤古電腦現在有資格待價而沽,做出各種姿態,僅僅是為了上市之前,有足夠的眼球關注而已。 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後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