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芯片研發的進展(1 / 2)

大國文娛 香港大亨 4906 字 9個月前

“這是《坦克大戰》的市場反饋,首日總營收8萬元,總計有130台機器投入運營,平均每台機器日營收615元!”張茹高興的拿著報告,向林棋彙報,“不過,部分機器出現投幣無效的bug。”

“投幣無效?”林棋一愣。

“是的!原本以為是投幣機的質量問題,但後來發現是我們遊戲主板的線路有故障。”張茹說道,“技術人員修改設計,所以工廠暫時停產,不過,最多幾天後,就可以恢複生產了。”

由於新創業電子公司的遊戲,每一款遊戲,都是一個全新的平台。所以,每款新遊戲出現的故障,都有可能跟之前的故障不同。

而為了讓玩家配合上報bug,新創業電子公司自營遊戲廳,給玩家開出了不菲的報酬。

一旦上報的bug被證實,那麼,最低獎勵1000港元,若是上報的bug價值重大,或者是首次彙報,最多會獎勵1萬塊錢。

所以,玩家發現了bug之後,多半會因為豐厚的獎勵,而選擇向新創業電子公司上報bug。

這樣一來,香港的玩家,基本上都成為了新創業電子不領固定薪水的新遊戲測試人員。

……

新創業電子公司總部,讓虞有澄感覺像是回到了仙童時代。比在英特爾公司時,感覺更加充實。

這家公司跟仙童一樣,重視技術研發,研發人員在這裡,會感覺到非常的自由和幸福。

當然了,仙童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總公司並不位於矽穀,而是在東部城市。更多的資源被投入了照相機和攝像機等等技術的研發。

而西部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雖然重視研發,但很多產品研發出來後,直接在實驗室中吃灰,一直到競爭對手的產品都已上市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也沒有及時的把技術轉化為產品。

以至於,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很多研發人員,都因為自身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公司重視,在仙童公司呆幾年至十多年,就紛紛跳槽創業。而創業的項目,大部分都是仙童實驗室時期已成熟的產品。

仙童的結局是明顯的,雖然重視研發和人才,卻因為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效率太低,成為了矽穀的蒲公英,源源不斷的孵化出新的半導體企業。但自身卻因為人才不斷流失,而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新創業電子公司重視研發投入,而研發項目轉化為產品的效率,卻遠遠超過仙童。

像函數計算器、《中華方塊》遊戲、《坦克大戰》遊戲,都是在研發了幾個月之後,就迅速投放市場,而這些產品迅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然後,又開始把利潤反饋給公司,投入到更多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因為資金和人才的密集,加上對於創新的鼓勵,新創業電子公司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產生一項新的技術和專利,而且,轉化成產品的效率,高的驚人。

而虞有澄感覺自己主導的精簡指令集芯片的研發進度,似乎是整個公司最慢的。

因為,現在risc理論剛剛問世,包括risc理論的提出者,都處於摸索階段,光是不斷的國際上那些新出爐的精簡指令集的論文,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再加上,新創業電子公司的芯片開發人員的經驗不足,還需要虞有澄像帶徒弟一般,每天抽出幾個小時,給團隊的幾十人講課。

這樣一半的時間從來學習和上課,一半的時間用來研發。幾乎像是一名教授在帶研究生,而不像純粹的商業項目。

精簡指令集的理論源頭,起源於公司設在紐約的研究所,一些科學家開始討論指令係統的合理性問題,當時,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越來越複雜的指令集存在先天不足,所以,他們開始探討更精簡的指令集,來提高芯片的效率。

1979年以帕特遜教授為首的一批科學家也開始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這一研究.結果表明cisc存在許多缺點。首先.在這種計算機中.各種指令的使用率相差懸殊:一個典型程序的運算過程所使用的80%指令.隻占一個處理器指令係統的20%。

針對cisc的這些弊病,帕特遜等人提出了精簡指令的設想即指令係統應當隻包含那些使用頻率很高的少量指令。並提供一些必要的指令以支持操作係統和高級語言。按照這個原則發展而成的計算機被稱為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簡稱risc。後來帕特遜的團隊開發了berkeleyrisc芯片,奠定了其risc之父的名聲。

在80年代初,真正研發risc芯片的團隊有不少。最有實力的團隊,除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sc之父帕特遜的團隊之外,還有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約翰·軒尼詩教授,也在獨立進行精簡指令集芯片的研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