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博士才燒了這麼點錢,但成績絕對是卓越的。去年,國際可言行業,您可是大出風頭啊。論文被成千上萬的人引用轉載,《自然》、《科學》等等一堆頂級期刊,求著您投稿。矽穀那邊將您評為既王安之後,最傑出的華人計算機專家!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多次遺憾的表示,最後悔的是幾年前,批準你從英特爾公司辭職。”
“你也不差,很多成果,可以直接用到現在的計算機行業。若不是我的16位cpu研發進度拖累,我看盤古平台早就可以搞成了。”
對於兩個大老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進入了互吹模式。
林棋隻能唾麵自乾,畢竟,新創業電子公司不能建立純粹以利潤導向的企業文化,利潤倒向,最終會導致公司短視,不重視研發和長遠利益。
就像後來國內的汽車行業和計算機行業的聯想公司,那些原本在技術上可以有所作為的公司,卻是沉迷於短期的利益和市場份額。最終,都成為反麵教材。
國產汽車巨頭,後來連山寨都懶得山寨,因為,全世界的大品牌都跟國內的汽車公司合資,要生產什麼品牌就生產什麼品牌,多省心省力?以至於,那些汽車巨頭,就連國際上一些專利到期,可以無風險山寨的技術,都不會投入一分錢去山寨。有些技術專利到期,並不是說落後了,事實上,很多十多年前二十年前的技術和設計,即使專利到期,依然是國際主流技術。如果,稍微有心一點,不會研發的話,難道你還不會山寨嗎?但是,抱歉,被利潤喂飽了的國營汽車大廠,連山寨都懶得山寨了。
聯想更是奇葩,專門跟在ibm等等大公司後麵高價撿破爛,趕走了公司自主研發的人才。之後,專門撿破爛,什麼是夕陽產業,什麼是大公司要淘汰的技術,聯想就立馬抵出支票,買下了這些技術。收購那些落後產能,當年或許提升了其公司的業績,但用不了幾年,往往就會陷入巨虧。
不重視自主研發的聯想,後來嘗到了撿洋垃圾的苦果。而重視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的公司,比如華為之類,卻是越活越好。
新創業電子當然不能那麼做,除了一些短期就能做出成績的產品之外,林棋願意支持公司的虧本項目。
過去一年內,新創業電子公司大約燒掉了1億美元,投入到了研發領域。這個研發投入,不僅僅在香港排第一,沒那個公司能跟林棋比在技術上的慷慨了。就是跟國內的中科院項目,連中科院也不如新創業電子燒掉的錢多。
或許,新創業電子公司一年的科研總成果是遠遠不如中科院的成果多,但隻論計算機、半導體等等方麵,可能過去的一年內,中科院出的成果都遠遠不如新創業電子公司。
這就是有錢,帶來的力量。
有錢可以為所欲為嗎?也許不全對,但科技研發和專利儲備,大部分都是燒錢換來了。
也許有一部分的發明專利,是很低成本就取得,但那些都是不可複製的。正常的技術積累,除了要有人才之外,是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
這個年代國內科技研發,最大的問題不是人才,而是沒錢。很多國際同行一年可以燒錢幾千萬上億,國內的同行申請幾十萬經費也是千難萬難。因為,舉國的科研經費,甚至不如ibm一家公司年科研預算多。
新創業電子公司暫時雖然沒有ibm有錢,但是,ibm整體效率不如新創業電子,也越來越官僚化,低效化。
新創業電子擁有林棋這個決策頭腦,方向性是正確的,所以,效率自然遠遠超過ibm之類的大公司。
ibm逐漸意識到問題,後來用了多年在持續砍業務,砍員工規模。所以,未來的ibm逐漸陷入了停滯和整頓期。
而新創業電子卻是羽翼剛剛長成,正準備振翅高飛呢。按照發展的速度,十年之後,林棋有信心在營收和利潤層麵超過ibm。chapter();</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