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常說:“習書法,可以怡情養性,能使急躁的人頭腦冷靜,遇事更有耐性。
書如其人,書為心畫。
若能堅持長期靜心習練書法,必有天地境界,超然物我。”
外公80多歲,生活依然很獨立。
每天他都會很規律地,早早上床休息,並早早地起床。
他總是自己洗衣服;並經常和外婆搭夥做飯、一起看電視新聞。
然後,他進入日耕3000字的模式……
他和外婆從不打擾子女,更不會同子女之間,恩恩怨怨糾纏不清。
他說:
“我能行能動,手又不抖,眼睛還很明亮,耳朵有點背,但不礙事。
所以,就沒必要打擾任何人;大家也不要打擾我。
我的時間不多了,要惜時如金;活一天,要有一天的價值。”
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蕩蕩。
外公大事、小事,都不和人計較。
萬丈紅塵一壺酒,千秋大業一杯茶。
生活如酒也如茶。
外公喝了一輩子茶。
他說:“茶味人生,樂在其中。”
每隔兩三天時間,他還會喝一兩盅白酒。
每逢喝酒的時候,他都會輕輕地吟唱“人生幾何,對酒當歌……”。
在外公的待客之道中,秉承著“無酒不成席”的規矩。
所以,偶爾家裡來了客人,外公就會叫外婆給他拿一瓶啤酒,與客人痛飲一回。
但是,啤酒蓋子卻是他用牙咬下來的。
遇到一些另有所圖的客人來訪,外公一看該訪客來的時間稍微長了些,而且話也不投機的時候,他就會平靜地對客人說:
“一會聖人要來找我,他和我要談重要的話。”
無可奈何,客人隻好離開。
於是,外公就會高興得像個孩子,趕緊捧起他那還沒看完的聖賢書,領悟聖人的思想與精神。
……
八十多歲的外公,曆儘世事的滄桑,歸來依然少年郎!
外公和宇文一向活得灑脫、率真、通透。
他常常對身邊的人說:
“茫茫人海,熙熙攘攘。人與人之間,難免摩擦與磕碰。
相互之間多一些包容和體諒,不斤斤計較,蠅營狗苟,得饒人處且饒人,於人於己都是一種輕鬆和釋放。
這樣,就會社會和諧,國度太平。
即使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會彌漫著溫暖與甜香。
從而,不管有多累多忙,我們都能欣賞到彼此之間幸福的模樣。”
三月的一天,外公陪外婆到洪城看望老同學鐘楚紅。
趁著外婆與鐘楚紅做午飯的時候,外公獨自一個人街邊散布,順便去撿了一下人行道上的果皮和紙屑。
結果他竟被20多歲的賣菜小夥子不小心撞倒了。
就在小夥子嚇得不知所措時,外公的一番話竟讓小夥子如釋重負。
但當小夥子打算挪動腳步時,外公的一個舉動,又使他不再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