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一位文官集團的成員上前直言:\"微臣愚見,開放海禁,其害將甚於利,懇請陛下收回此令。\"
\"嗯?\"
龍椅上的老朱皺眉,不悅地問:\"何以見得弊大於利?\"
\"稟陛下,一旦解除海禁,海盜與倭寇的騷擾將難以遏製,沿海民眾恐將陷入苦難。\"
\"大明剛恢複安寧,無暇顧及海盜倭寇之事。\"
\"更關鍵的是,\"
\"開放海禁,無異於縱容那些卑賤商人斂財,更重要的是,一旦允許他們出海,他們會把大明的珍寶帶往海外販賣。若讓這些商人將我們的珍寶售予海外異族,\"
\"我們大明天朝的尊嚴又將置於何處呢?\"
\"那些海外異族妄想享用我們大明的瑰寶,簡直是癡心妄想。\"
\"最重要的是,一旦開放海禁,難保大明的商人不會帶著財富逃至海外。\"
\"若他們把大明的財富帶離,豈不是削弱了大明的實力,同時增強了海外異族的力量?\"
\"陛下,各國各有律法。\"
\"在大明,商人地位低微,萬一他們在彆國發現商人地位更高呢?\"
\"若此事傳回大明,商人們會有何反應?\"
\"因此!\"
這位文官繼續說:\"要防止這種情況,絕不能開放海禁,必須堅定執行海禁這一基本國策。\"
\"嗯?\"
老朱聞言,心中略有所動。這番話,似乎頗有道理。無論哪個朝代,商人的地位總是不高。
如同根基般的科舉,農夫與工匠的子嗣皆可參與,唯有商賈之後,無論學識何等深厚,皆無緣此途。
就如詩聖杜甫,其才情眾人皆知。
一開口,便映照出半個繁華的大宋。
隻因他生於商賈之家,科舉之門對他而言,猶如天邊遙不可及的雲彩。
特彆是在大明初年,商人地位尤為低下。
因先帝朱元璋心底深處對商人鄙視,厭惡,甚至深感痛恨。在他眼中,所有商人皆狡猾,唯利是圖,視百姓為魚肉。
當政者不喜,官員們自然更加排斥。
對商人,壓製便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