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怪五兒這個不肖子,用詭計誤導我,真是個混賬。\"朱老憤慨地責備,把一切過錯都歸咎於朱肅。
\"嗬嗬,目前僅列舉了朱老的三大糊塗事,就已經夠驚人了,若他知道,恐怕心態都要崩潰吧!\"
\"下麵要說的是朱老的第四樁蠢舉。\"
\"重啟殉葬之法。\"
\"唉!真不明白,朱老怎麼會做出如此不明智的決定?殉葬製度自古以來就遭受無數非議。\"
\"秦始皇費儘周折廢止了殉葬,用陶俑替代活人陪葬。\"
\"他倒好,又恢複了這製度,他到底想乾什麼呢?\"
\"給自己留下這麼大的汙點,再怎麼洗也洗不淨啊!難怪後來有人稱他為**,這事兒做得的確有點**的作風。\"
\"唉!\"
\"如果朱老還有類似的想法,我得設法救出那些殉葬的人,不能再讓咱朱家蒙受惡名了。\"
\"這...這!\"
朱老看到這裡,猛然一驚,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問:\"殉葬真的會遺臭萬年嗎?會讓我成為後人口中的**,無法辯駁嗎?\"
\"這...這!\"
朱老真的有些慌亂,他對名譽格外在意,尤其是後人的評價。
儘管他尚未發布這個法令,但他確實考慮過,死後讓宮中的侍女和太監一同陪葬。
\"既然殉葬不行,那我也效仿秦始皇,用陶俑代替吧!\"
\"哼!還算你這個逆子言之有理。\"朱老心有餘悸地說,如果被後人冠以**之名,他實在難以接受。
在朱老眼中,他定然是超越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的英明君主。
\"至於廢除丞相製度,也算朱老的一大失誤。\"
\"朱老的初衷是為了鞏固皇權,確保世上再無威脅皇權的存在,卻不知此舉大錯特錯。\"
\"皇權與相權曆來相得益彰。\"
\"沒有了丞相,皇帝的權力固然增強,將整個皇朝大權獨攬,但也極其危險。\"
\"萬一遇到昏君怎麼辦?\"
\"朱老不會真以為咱朱家代代都能出明君吧?他想多了,無論哪個朝代,都不可能每代都是明君,必然會有昏君出現。\"
\"況且,全部的權力集中於帝王一身,無論巨細,皆由他裁決,豈非過於勞累乎?\"
\"標兄英年早逝,其因複雜,懼老朱者有之,承其業債者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