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對所部進行初步整頓後,率領大軍越過興安嶺。駐守都埒河。
如果讓皇太極偷襲得逞,林丹汗將會麵臨著滅頂之災。
好在並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願意甘當建奴的奴才,當夜,鑲黃旗兩個蒙古人偷馬逃出,將大軍壓境的消息報告給林丹汗。
林丹汗一聽大驚失色,多年的征戰也養成了一種雷厲風行的作風。一麵率領所屬10萬之眾,西奔庫和得爾蘇,經呼和浩特,渡黃河到達鄂爾多斯。一麵又派人堅壁清野,還派遣少量的輕騎兵不停斷的騷擾後金探馬和打糧兵,截斷後金的後勤路線。這就是蒙古草原固有的一種蘑菇戰術。
該戰術弄得後金大軍苦不堪言,大軍甚至斷糧,後金大軍包括皇太極本人都不得不親自出馬打黃羊充饑(注1)。可見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了,如果大明朝廷能夠及時出馬,和林丹汗攜手,皇太極等人將會麵臨更大的困難,甚至很可能被甕中捉鱉。就算大明不出兵,封鎖延邊各處,皇太極得不到糧草支援,肯定無法追趕林丹汗,將會不得不返師。留著林丹汗,後金始終將會如坐針氈。
但是……
駐宣府鎮守太監王坤和宣府巡撫沈棨不敢派人詳細探查,深怕引來後金大軍的不滿意,抱著寧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作風,堅決作壁上觀。
即使如此小心,可是壞消息還是上門了。
宣府巡撫衙門處,宣府巡撫沈棨焦急萬分,來回不停的走來走去,左手搓右手,都快褪出泥了。
沈棨和袁崇煥、孫元化都曾經在遼西共事過,如今袁崇煥被殺,他的好友孫元化因失城陷地、導致叛亂等罪名被關押起來,還在審查中,估計凶多吉少。
所以他就更加希望明哲保身,不去招惹事端。連之前林丹汗也好,喀喇沁部落也罷,都曾經過來打牙祭,草原大旱,就到城下索要糧草,沈巡撫都選擇了贈送物資而息事寧人。而這些糧草物資當然不能是巡撫自己來出啦,都來源於被查獲走私的山西商人之手。
“沈公啊,果真萬分火急?”一個麵白無須,年輕力壯的太監大踏步進入。來人正是宣府鎮守太監王坤,他在後麵的永曆皇帝時還會露麵的。
沈棨趕緊作揖行禮“王公公,建奴要來了啊”,沈棨拿著信的手都在顫抖。這就是主政一方而且是邊疆的大明大臣。
王坤轉過來趕緊看了一下,上麵寫到:天聰六年初一,金國汗致書沙河堡各官,我北征察哈爾,追一月十一日……以待我往征黃河岸軍……”
王坤的手也不禁發抖“沈大人的意思呢”,皮球又回到了沈棨的腳下。
沈棨很有一個當足球前鋒的潛質“王公公身為內臣,代表聖上監督萬事,您的態度自然也代表著陛下的態度。如今千裡請示肯定是來不及了,還請公公早作決斷,我等定然決然執行。”
“非也非也,沈大人是一方大員,這樣的事自然需要你來處理”
來來回回,推來推去。
可是這樣也不是個事,事情眼看迫在眉睫了,大明夜不收已經探報,後金前鋒已經到達長城腳下了,讓駐軍全部戒嚴了,是該早作打算了。
王坤看著也沒彆人,便試探性的說道“建奴無非好財貨,那就給他,以換得百姓平安,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沈棨咬咬牙道“就怕是胃口太大,交不了差。軍情緊急,要不本官先派人上報,但是也得同時派人過去交恰”。
王坤鄭重的點頭稱是。
當晚,奉沈棨之命出使後金的一個家丁把信件交到了範文程的手上。與此同時,鎮守太監王坤秉持著將“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進行到底的作風,派心腹給紫禁城的崇禎皇帝上了一個密折,把自己的責任擺脫的一乾二淨,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悲情苦勸,然而始終打動不了固執的沈巡撫,不得不冒死密奏。
範文程接到信件後,當即給皇太極念道“……大金大兵征討察哈爾,正是順天應時之舉,然我為中立,當無連通之理……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守臣不忍見生靈塗炭,願意毀家紓難,以上報國恩,下安黎民……天朝有明令禁止,不得妄通大金,違者嚴懲不貸……然為將喀喇沁各部引為外援,可以適當酌情……望貴方明鑒”
皇太極聽得稀裡糊塗,但是仍然忍著不作聲。倒是旁邊的後金大臣們嘩聲一片,畢竟很多真滿洲都是文盲,有少數的連漢話都聽不懂,指望他們能聽懂這樣又臭又長、百繞千回的文章,真的是太難為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