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福山戰後論功(一)(2 / 2)

官兵們看著眼熱,在城裡城外都開始了明搶行為,頓時一片大亂。惟由李仁全、王倓所部官兵、王來承所部義勇、還有於六於七的礦工子弟兵們未動。

朱國梓隻好命令王來承為監紀校尉,巡城內外,先安頓城內,命令百姓回家,先行宵禁,王來承斬殺了十餘個趁亂搶劫的官軍敗類,把人頭懸掛在城門頭以儆效尤。

城外的山匪們不明真相,以為斬殺的是自己人,官軍不曾報恩,還想反攻倒算,頓時裹挾著戰利品,罵罵咧咧的一哄而散。曹良臣等人如何勸說也無濟於事。

張鹿安欲哭無淚,原本設想的趁勝反攻淪為泡影。這就是沒有紀律,隊伍內魚龍混雜,號令不一導致的。如果能夠擁有自己完全掌握的軍事力量就好了。大明朝廷就是個例子,大明朝廷對於周邊勢力,都是碾壓般的存在,就是因為內耗太嚴重,同袍們互相支援、互相扶助的少,而互相拆台的多如牛毛,碰到意誌力頑強的外族對手,就隻能徒呼奈何了。

於七、於六等人也無可奈何,畢竟不是自己的部屬,那些人能夠願意聽從號召來參戰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這下兩頭不是人,回頭還得向諸位山寨解釋清楚,賠不是。

朱國梓戰後非常忙,畢竟要安排各方麵的事宜,但還是抽出時間在晚上宴請了於七、曹良臣等人,表示一定會向當今聖上請功,雲雲。

於七反應平淡,隻說自己這是也是為了福山百姓而來,救民於水火之中,江湖兒女,行俠仗義,何足掛齒。而且自己尚在丁憂之中,暫時不考慮升官發財的事情。又順便把張鹿安給誇了一下,說自己的這個小師弟智慮超絕、膽識過人,關鍵還燒的一手好菜。

後麵一句話顯得有點多餘。

但是朱國梓也並沒有特彆在意,也是接口順著話音說道“尤其是鹿安小小年紀,竟然能夠手刃叛軍大將吳進興,真是一大功勞。本官定當秉明聖上,先因公封個武散官忠顯校尉之類,待過幾年後做個正式實職武官不在話下。”

張鹿安一聽就特彆頭大,這大明的武官誰敢做啊,拚死拚活,打了勝仗,那是文官們運籌帷幄,指揮得當;打了敗仗,那是自己輕敵冒進,驕兵悍將。

於是趕緊謝絕“多謝縣太爺的一番好意,隻是在下年齡尚小,之前還答應師傅,要去侍奉他老人家。而且本人更多的還是想往聖賢書上發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