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阿姨跟廖大姐一個蒸一個切,元鬆洗了黃瓜後也在認真切絲,湯子苓見沒自己什麼事兒,就去溫在爐子上的燉鍋裡盛了一碗煮得爛爛的紅豆粥遞給元叔叔,讓他先墊一墊。
元峰沒有拒絕,笑著道了謝,一勺一勺慢慢喝了起來。
廖大姐的女兒妮妮怕生,但到底是孩子,小動物般警惕了半夜,這會兒大概已經認定新來的叔叔算是熟人了,見毛毛湊了上去,她遲疑了下,也端著自己的小碗過去了。
家裡人多,相互之間又沒有血緣關係,索性就各喊各的。就比如說,廖大姐看著比保養得好的魏阿姨小不了幾歲,實際上還不到三十,跟元鬆和湯子苓差不多大,三人平輩相稱,可廖大姐的女兒妮妮卻喊元鬆跟湯子苓哥哥,糾正了幾次都糾正不過來,乾脆就由她去了。
因而聽妮妮喊元叔叔“叔叔”,大家都沒糾正她,橫豎家裡的輩分早就亂了套,想怎麼喊就怎麼喊吧。
不過幾天的時間,不僅其他人,就是元鬆,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元峰的存在。當然,存在了很多年的芥蒂並不是一兩天就能消除的,他的“習慣”隻是同在一個屋簷下時不會再莫名覺得彆扭、不自在了,僅此而已。至於再多的交流,他做不到,也沒興趣。
“說再婚後一直沒孩子,因著這個,夫妻關係不算和睦,他這一病,對方就提了離婚,他辦完手續就回來了。”連魏阿姨這樣聊天技巧極高超的人,明裡暗裡聊了那麼些回,也隻得到這麼點兒信息,可見元鬆父親防備心還是挺強的,話說的滴水不漏,透露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信息。
魏阿姨倒也沒什麼壞心思,就是對父子倆當彼此是透明人的相處方式有些著急,想先多了解元峰一些,再考慮要不要幫忙從中調和。結果明明看上去那麼好說話的一個人,實際上聊起來也確實讓人如沐春風,可仔細一回想,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間,她連怎麼跟倆孩子認識的都交代清楚了,她卻連元峰得了什麼病都還沒打聽清楚。
聽了魏阿姨的話,湯子苓心裡滿是困惑。要真像魏阿姨打聽到的,元叔叔再婚後夫妻關係不算和睦,也沒有孩子,可麵對元鬆這個唯一的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得如此淡漠?畢竟,若是新家庭幸福,忘掉前一段婚姻的孩子還說得過去,可明明不幸福又沒有孩子,為什麼對元鬆連最基本的探望甚至是電話聯係都沒有呢?這太不合常理了!
對元鬆生母有芥蒂,進而恨屋及烏?湯子苓很快就否定了這個可能,因為以他這段時間相處對元叔叔的印象,他不是心胸狹窄的人,應該不至於做出因大人之間的恩怨遷怒孩子的事兒。
“感覺像是有什麼苦衷,他提起小鬆,眼中的感情是騙不了人的。”魏阿姨顯然也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合理。
“有感情就好。”湯子苓相信魏阿姨的判斷,心裡暗暗舒了口氣。彆看元鬆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可湯子苓知道他的心有多柔軟,實在經不起反複傷害。“元叔叔那身體真不要緊嗎?養了這麼些天,感覺也沒見好轉,真的不需要去醫院看看?”湯子苓提了好幾次都被婉拒了,怕再多說招人嫌,隻能在魏阿姨跟前念叨。
“我私下裡也勸過好幾次,他堅決不去,根本勸不動。”魏阿姨仔細回想了下,有些遲疑地說,“好像也沒見他吃什麼藥。”
“是嗎?”湯子苓也仔細回想了下,確實,他們雖然不常到東屋去,可一天總有那麼幾次扶元叔叔進出,可不管桌麵上還是床邊小幾上,好似從未見過有藥瓶、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