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隔日, 說好來報道的人卻沒有按時到,卡在了第一道坎兒——順利抵達獸管處。
昨晚已經在群裡得到消息的鄭明表示這不是自己的鍋,“我特意告訴他八點二十之前在出入口見, 早上甚至還發了定位給他, 結果我們等到八點二十五, 眼看著就算飆車也得遲到了才離開, 連他的人影兒都沒見著。”
因著共享人力發電健身屋正處在急速擴張期,單位眾人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因而不管是空降兵還是關係戶,隻要是勞動力,他們都沒有任何排斥, 一致表示熱烈歡迎。
當然, 前提得是踏實肯乾。像今天這個反複提醒當做沒看見,到半上午才慢慢悠悠地主動聯係,說人已經到了出入口, 讓人去接的家夥,大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已經打了大大的叉。
“接個錘子,彆管他!”聽到鄭明的詢問, 湯子苓毫不猶豫地回了一句,就趁著天陰,太陽沒那麼刺眼, 光明正大地帶著狗子們去植物屏障外的空地上玩耍了。
其他人卻沒他這麼自信,不敢輕易出屏障區, 連例行的跑步訓練都是在跑步機上完成的。不過如今鍛煉能發電,多蓄些電,能低價賣給沈家人, 他們的腰包也能稍稍鼓一些。每一滴汗都流得有價值的感覺,誰會不享受呢?
如同三月底四月初一般,正值九月下旬的如今,也沒有過度似的,一夜入了冬。
一開始,受夠了高溫炎熱又缺水的漫長夏季,人們熱烈歡呼氣溫驟降,覺得終於擺脫了身上的汗仿佛永遠都不會乾的狼狽和難受。可不過幾天的功夫,才穿沒多久的厚外套就被加厚加長款羽絨服所取代,棉衣跟薄羽絨服幾乎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們又開始苦惱寒冬的難熬,想起夏日的好了。
好在地下的溫度沒這麼極端,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已經適應了地下生活的人,還是能活得很舒適的。
“現在很多公司都重新開工了。”吃午飯的時候,大家聊著最近新鮮事兒,吳群說起了他那位在家待業近兩年,都快要抑鬱的姐姐,“我姐接到通知的時候,真的高興壞了,她還以為那個小公司已經倒閉了呢!”
“你姐是做啥的?”
“圖書編輯,做教輔。”吳群很為他姐姐高興,“我姐拍了公司的新環境給我們看,一整層很長的環形樓都是做圖書的公司,相互之間還能借閱資料。我姐說他們下麵一層樓大多都是做設計的,加班特彆厲害;再下麵連著好幾層樓都是計算機科技相關,各種軟件開發、遊戲開發,說這個行業特彆火熱……”
“我周末去了那邊,能通到地下好幾十層,特彆壯觀。”
“我們同學群裡有很多同學也接到了開工通知,可好些已經不在原來的城市了,都猶豫著要不要回來……”
王鏘所說的同學跟元鬆有很大概率的重合,恰好昨晚在古書空間見麵時,兩人也聊了這些。元鬆說兩年前舉家搬到農村,還喊他一起去的朋友最近也在猶豫要不要回來。問其原因,那位朋友也很無奈,說農村的氏族、尊卑觀念太重,族中年長輩分高的長輩多數德不配位,倚老賣老,利用身份便利為小家謀私利的太多了,偏在重組聚居區時又是整族整村的分到一片區域,讓好不容易靠著高學曆和不錯的能力在聚居區謀得一官半職的他很心累,幾度萌生出撒手拋開爛攤子,回城市生活的想法。不過想法終歸隻是想法,那位朋友身上肩負著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及姐姐一家的責任,若真能說撒手就撒手,也不會猶豫到如今還沒有下定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