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聞有一種虎落平陽的感覺。
之前電影剛入圍的時候,國內公司對《太陽照常升起》音像版權的報價,最高是兩百萬。
現在電影節閉幕了,他沒拿到任何一個獎,音像版權的報價,一下子降了五十萬。
這種落差感帶來的羞辱,他還是第一次體會到。
“就看國內上映的結果了。”
周蘊小聲地說道。
從頒獎結束起,各路記者的提問,就或多或少帶著挑事的用意。
薑聞又是個暴脾氣,幾乎都是和記者對著乾的。
現在等著看笑話的同行絕對不少。
……
英黃為《太陽照常升起》舉行大型首映禮的邀請,發遍了業內。
大家都覺得這個操作有點摸不著頭腦,一部文藝片,又沒拿獎,值得嗎?
之前答應過薑聞的邀請,林楠也就沒有缺席。
首映禮上,薑聞很直接地說出了這部電影拍攝期間,成本一增再贈的事情。
“從一千多萬,到兩千多萬,拍到一半我又要推倒重來,英黃的楊董什麼話也沒說,就是一直給錢。
這部電影拍了一年多時間,成本我也不瞞著,花了六千來萬……”
這話說出來,現場無論是媒體還是業內人士,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是真能作妖啊!
楊守城同樣在台上,笑了笑。
“楊董的情分,我薑文記下了,要擱彆人,估計早讓我滾蛋了,哈哈。
這部文藝片,就不說了,等下次,等下次我搗鼓個商業片,到時候再還這個情……”
“千金買馬骨的道理,我還是明白的,所以英黃願意為薑聞導演兜底。”
六千萬拍一部文藝片,可不就是千金買馬骨嘛。
在場很多製片公司,可都沒做過這麼大的項目。
電影開始。
大多數業內人士看的很認真,包括林楠。
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電影節報道中,說很多人看不明白這部片子。
看到三分之二,林楠就知道為什麼這片子不受評審團那些外國評委看好了。
薑聞的老毛病又犯了,隱喻太多了。
四個片段故事,前兩個完全沒關聯,第三個開始,才慢慢地聯係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國外哪裡知道影片中的那段曆史。
本來就看不懂背景,劇情結構還用的是環形敘事模式,再加上大量隱喻,就造成了現在這個結果。
等電影放完,現場都有很多人是懵逼的。
一遍,真沒看明白,要是不知道導演是薑聞,可能大部分人不會去看第二遍。
麵對記者們提問:影片裡瘋媽最後去哪了?小梁最後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李東方的爹到底是誰?
……
薑聞的回答,看似有點隨意,很敷衍,但還真就是他的心裡話。
“這些劇情留白,都交給觀眾去想吧。”
林楠覺得薑聞想的太美好了,故事如果趨近於圓滿,留點想象空間是比較好的。
但他這部電影,感覺故事就沒頭沒尾,觀眾可不會去思考你拍這部電影時的初衷、內涵,想表達怎樣的思想和境界。
酒會的時候,就看到楊守城和薑聞一直和院線的人在說笑。
票房壓力太大了,連薑聞也暫時放下了驕傲。
林楠和黃小明在一旁聊天。
後者前兩天剛剛參加了芭莎慈善拍賣晚會。
聽說那天星光熠熠,趙燕子、李冰兵、周訊、範冰兵、陳昆等一線明星都在。
“捐了多少?”
“三十萬拍了一塊女士腕表,但我沒要,就當是去捐個款。”
黃小明這話就說的大氣。
林楠和劉藝菲都收到了邀請,但一個在寧皓劇組那邊,一個有訪談節目要上,就都回絕了。
這時就見薑聞走了過來。
“薑導。”
黃小明打了個招呼,就走開了,他看得出來對方是找林楠的。
“哥哥我這次算丟人了,還想著金棕櫚、金獅呢,現在坑了楊董,已經是必然的事兒了。”
“電影嗎,誰能說每次都成功呢?”林楠回了一句。
“但我看你,好像就沒虧過?”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不拍這種高深莫測的電影?”
“你也認為這部電影太深奧了?”
“薑導,咱們拍電影是給觀眾看的,伱得考慮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他們看不懂理解不了,業內評價再好也沒用啊。”
林楠給了薑聞自己的建議,
就看後者點點頭,若有所思的樣子。
“要拍商業片,是得注意一下這方麵了,但風格不能變……”
薑聞嘀咕了一句,“等我下次開商業片,找你參謀參謀。”
“行,我等著薑導下一部電影。”
林楠滿口答應。
像薑聞這種自傲的導演,是不會隻拍文藝片的,遲早殺向商業片領域。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上映。首映禮上的新聞也報道了出來。
六千萬的文藝片,也成了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的噱頭。
劉藝菲拽著舒倡,跑去了電影院。